学习完第四模块的内容,依然记得王博士在书中说到: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会被转换成数据或信息记录下来,有了这些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教师得以及时做出决策,调整教学的内容、速度和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书中第七篇“智慧教室中的音乐课”也是让我记忆深刻,正是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让教师能看见许多学习数据,而面对不同的数据,教师可以做出合适的决策,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当我们看见学习发生的历程,看见课堂这些学习数据的产生时就能依据数据去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处理学习的中难点。我们要突破旧有观念的阻碍去尝试、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
面对相同的教材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便是教学技术的一种展现。教学不只是要把书本教完,更重要的是把学生教会,所以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能够让教学效率提高效果提升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一个教学技巧就是“延时反馈”相信许多人喜欢及时反馈,因为在行动后能很快得到响应,让我们内心充满安全感和舒适感,但是在这里说到“延时反馈”前测与后测的应用,在两次反馈之间穿插一整段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探索,是对学生自己学会的一种等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急于作出评价,而是在众多的反馈信息中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实现最终的课堂教学反馈。“延时反馈”教学技巧会让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究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尤为重要。课堂上的互动,可以不用快速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思考新观点和新知识。要注意的是互动虽然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专注在学习活动中,但它并不能保证提高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必须辅以对话和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以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却能得到学生答案背后的思考过程,这也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找到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今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会更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见解和提问,也在他人见解和提问中去展开思考。
当我学习到“以差异化教学打造好课堂”这一篇时我也在思考:什么样才算是一节好课呢?答案是从新课改的视角:教师不仅要教会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教师以差异化教学打造好课堂。我将在这个过程中与各位教师们一同不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