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最初是听蒋勋先生自己讲的有声书。不记得听过几次,有时只是随意打开,从任意段落放下去。先生的声音有种让人特别安静的力量,让书里关于“孤独”的主题,也不再显得那么沉重阴暗。
“孤独”在汉字里不是一个褒义词,读到会让人有哀婉悲伤的联想。虽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喜欢围绕着这两个字大做文章,但“孤独”还是让人惶恐的。人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终将独自离开,“孤独”如同“死亡”一样是我们绕不开的命题。
孤独六讲提到了“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每一种状态,都是我们人生中可能遭遇的。既然无可避免,知道了早做心理准备,等发生的时候就不至于那么惊慌害怕。人活着无论心理和行为都需要出口,这是孤独的转化。
因为孤独的缘故,我们觉得生活不完美。但在庄子的哲学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种“自负的孤独感”,想来孤独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在潜意识中抗拒孤独,所以努力让自己变得合群。但面对那么多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思想,想得到共鸣,不再孤独,也只是空想而已。
先生说“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孤独的时候心一定比较安静,我们大抵是需要这样安静去感知周遭的世界,内观自己灵魂的。无论学习多少知识,都无法替代自己对生命的感知。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多点时间思考,跟自己好好相处,好好爱自己。
这两年随着年纪的增长,会多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不记得以前哪位老师说过,哲学家多生活在寒冷地带。因为漫天风雪,无处可去,就有了更多坐在家中思考人生的机会。虽是一句戏言,也道出了孤独的好处。热闹终究无法让人理性客观,倒是独处可以帮助我们跳脱环境的束缚,审视自己。
我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鲜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在。这种包裹产生的疏离感也是孤独的缘由。即使在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我们也未必不孤独。任何一种教育,都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让自己享受“孤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显得如此无知。
“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因为可以一个人欢喜地做这些事。读别人的文字,在他们的时空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思想,而与文字的对话,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与周围联结。孤独的时候,读书是非常好的享受方式,无论悲喜,无问东西。
“人类数千年来不断思维,用有限的思维图解无限的孤独,注定徒劳无功吧。”但无论如何,伟大的思想,好的艺术作品,都来自这些孤独的思考。读先生的文字相较于他的有声书有更多被忽略的细节,听书和看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