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好》中的一小节
关于霸凌——想到了我的外甥乾程
不是被霸凌,但有些许相关,只是突然的思考。
前两天中午跟三姨聊天的时候,聊起乾程跟吴佳宇的相处,乾程经常会被欺负。
我说他是一个好性格的孩子,人还是挺好的,但不知道如何回应,不懂得保护自己了。而Cherry,作为女孩子,相比之下是比较娇惯和要强的,性格也比较外向。
三姨听到孙子被人有点“小欺负”,她便分享说她告诉孙子的方法,“如果有人打你,那你也去打回去,如果你不打回去,那我来帮你打。”一边说,一遍忿忿不平,我感受到作为奶奶对孙子的爱。她不想孙子受欺负。
当时我的反应就是不能这样去教育孩子,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但我只是简单回应了三姨,没有具体说明,这会突然想起,深入思考会。
虽然说,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我们也常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会有一些误会的出现,不是所有都是有意和故意,需要做的是合理的反馈和反击,要分辨对方的需求,我们要去了解原因,并且沟通,也要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
Cherry,她有时候会踩乾程一脚,有时伸懒腰的时候又会去用手碰到乾程,在我看来,这是她故意的,但她不是要欺负他,只是在错误的表达。这种行为不能说是一种欺负,但又存在肢体接触,站在乾程的角度,是被欺负了。
我认为,她是在用她认为是可以的方式表达,用她的动作去表达她想要去社交和交流的意愿,没有人告诉她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而在另一方那里她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和回馈,她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的是社交的正确方式,和被社交时产生的肢体冲突而需要的反应方式,她踩我一脚,我也踩她一脚,这样来回的互动,绝不是我们所想要的互动方式,只会愈演愈烈,你碰我一下,我也碰你一下,来回不停也会愈演愈烈。什么样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你觉得你不喜欢的方式,你要主动表达出来,“你踩到我的脚了,我很痛,你不要踩我,你再踩我,我会生气的。”
“你踩到我的脚了,我很痛,但你不小心的,没关系,你下次要小心咯。”
你的感受一定要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
如果对方打你了,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但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能他会觉得被打痛了或是怎样。
我们需要教孩子识别,是真的打人,像强盗一样,还是只是他表达的方式不对,当你很生气的时候,你一定要表达出来,“你打到我了,打痛我了,我很生气,请你道歉。”
这个时候,小孩子通常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对方造成伤害了,会反思,而不是继续玩闹着打,而故意为者,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出来,这时候孩子需要分辨,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处理,有能力也要注意分寸,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让对方得逞,但也不能过量,没有能力制衡,可采取行动方式,找大人,找警察,找可以保护你的人。
这是家长需要提前做的事情,这就是教育,而不是只是别人打你你也打回去,这样一句话因为担心,想要保护孩子的简单方法。
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分析和引导,教育需要我们带领孩子识别和分辨,这才是他的成长所需。
我是孕妈菁菁~
努力学习成长,爱生活爱阅读。
提升自己并分享成长。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