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王老师的班级小故事,也就是班主任鸡零狗碎的工作日常,但是细节比较新鲜,值得研讨,有点意思。
简单地回顾,上午睿睿正在眉飞色舞的和小伙伴谈社团的事,芊芊表示也有报名参加其中,睿睿来了一句“没想到……”话还没说完,芊芊就是一巴掌打过来,对方本能的伸手一挡,弄坏了她的手串,两人的矛盾叙事由此展开。
王老师事后才得知,芊芊中午回家后用她家长的手机给睿睿妈发信息,援用法律1148条款,要求赔偿其30元。班主任下午得知此事后本已初步调停,且提出了倾向性建议,但晚上芊芊又在私自跟进,信息对方妈妈,坚持索赔。慢慢的事情的全貌被揭开。
朋友班上这件事本身不算什么,但有些细节至少刷新了我的四个认知高度。其一学生的维权意识清醒,自我意识突出,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其二学生的人际边界感模糊,权威辈分伦理已不再清晰,所以便没有了敬畏之心。其三家长的对个人物权的考量(习惯性)先于孩子精神成长价值的追崇,讲究经济第一,“我”字当头,显性的优先。其四人们对公平、民主、法条、自由、公正等”现代化”产物十分在意,而且执着;而对情面、道德、伦理等”传统”公序良俗比较淡漠,甚至不屑,嫌弃。
部分人一切以“我”为中心,以“利”为导向,以细节“算计”对方为手段,执其一端不及其余。总之,利益、自我、证据等物资的优先,情义、宽容、人际、弹性等涉及精神的美德的被忽略。
一般情况下物品有损坏,对方要求照价赔偿没错,于法有据。但请注意,因为是你打人的错误行为在先,导致的无意损坏在后,且你带有明显的主观恶意,对方是下意识自我保护而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为保持公允,通过老师(权威第三方)解决而不是当事人私自处置,这是常识,也是最稳妥的纠纷处理方式。更何况,孩子直接与家长接触,带有一定的利己情绪,表述内容不一定公平、真实。想想,这件事情处理下来不难,但是已经产生曲折,出现了能量耗损,反思教育的意义,一切素材都是有价值的挑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思,更有味道,虽然是令人哭笑不得孩童游戏。
王老师的处理方式不错,坚持了教育立场,中和了小女孩的维权意识,调和了双方矛盾,给了小男孩一定意义上正义的支持和尊严保护。但教育不能就此罢休!此事件可以复制吗?显然不能!老师用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权威作担保,用自己的宝贵的私人物品作为台阶(质押),其实有很强烈的息事宁人果断霸气的决断意识,作为顶级专家型班主任,甚至有恰当的情绪带入,“就这么地””“都这样了”“还能咋地”“可以了结了”,这是对的。老师的情绪价值就在于此:我是真理的代言人,请跟我来。但换个班主任,不一定“摆的平”。
作为教者,如何以“事件”为契机,不管是本班还是外班,本校还是外校,本国还是外国,历史还是现代,每件事都有重新挖掘的意义。复盘绝不是钻牛角尖,绝不是为求新意而曲解本意,甚至罔顾核心价值观。可以让双方情景再现,让学生演员表演情景剧,剧本可以有”1+N”个版本,用班会集体研讨前因后果以及如何借助仲裁的力量干预,避免事态的过大,浪费社会资源。
对于两个小朋友的矛盾化解,非常重要,是事件的起始价值,原点追求。如何让小朋友开开心心接纳这一系列处理方式,和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我想了一下,切近他们的名字(最相关的),可以从睿和芊入手,和父母共同回忆什么叫睿和芊,父母想表达什么样的美好愿望,作为孩子应知行合一,与自己同行。“芊”字一般用在女孩名,寓意是富有活力、积极乐观、漂亮美好的含义。“睿”字一般用于男孩名,是指明智,深远,通达,杰出人才的意思。就事论事,怎样做到名副其实?我想,从美好的名字,从美好的想象,从共情的角度去软化家长和孩子立场,甚至扭转其未来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的思考:公平首先具有绝对性,不然就不叫公平了。比如零和游戏一样,多对少,平对平。还有此人对彼人,也是绝对的。
其次公平也是相对的。一时的公平,暂时的公平,一方的公平,局部的公平。
第三公平是动态的。
第四公平是相对性的。
如此说来,公平存在吗?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教育絮语:9.13 走近以法律条文“维权”的小女孩背后
近日有些忙。除了正常的上课,周二语数英入学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照常上了两节课+晚托,因此阅卷统分和分析都是自己协调时间。再加上我12号还要提交一份“作业”,13号晚上有个线上分享。今天入学成绩出来,两极分化越发明显,欣慰于两年来班级资优生稳定上升,但还有几个“小尾巴”越来越拖的远了。趁着下午试卷评讲,一鼓作气完成了寒假综合实践及作业评优总结等。
杂七杂八的事情,使得前两天发生的一件值得记录和反思的个案故事记录迟延了些。在昨晚流水账记录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吧。
(一)来自家长方的“求证”信息
9.12晚上十点半左右,我收到睿睿妈妈信息,原话如下:
“王老师,抱歉打扰了,关于睿睿和芊芊两个小朋友白天的争执,现在两个人的反馈信息不一致。芊润刚刚又发信息给我说赔偿的事情。对于这个赔偿问题事小,只是不知道当时老师调节的时候有什么双方都接受的决定么?“
看到信息我第一反应是芊芊作为小孩子怎么给睿睿妈妈发起信息来了?是用电话手表还是家长手机?
我追问了一下。睿睿妈妈说芊芊是通过她妈妈手机联系她的。我心里明白几分。随后,睿睿妈妈把芊芊给她发的信息截图给我。
看到截图,我更感到几分意外。原来芊芊上午11:45(即上午一回到家)就给睿睿妈妈发信息了。信息只说了睿睿把她手串弄坏了,根据中国……民法1148条规定……第二条是晚上接近十点发的,大意是睿睿反映情况后我没支持直接赔偿,但她还是认为需要赔偿。
两条信息都是孩子听过妈妈手机发给同学妈妈的。显然,她妈妈不可能不知道此事。这样的沟通方式和诉求显然是芊芊家长默许的。
看来这件事发生在上午,而睿睿给我反映此事是下午四点半我进班看晚托时。不是给他俩说好第二天再处理的吗?
我向睿睿妈妈坦言,白天因为太忙,孩子反映情况时是我进班看晚托同时又要组织非晚托学生放学。只做了初步了解,已经告知他俩第二天全面了解情况再做处理,没想到芊芊会这么做。就告知睿睿妈妈就说等次日老师全面了解情况后的处理方案。
睿睿妈妈一边抱歉打扰,一边还是补充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赔偿没问题,多少钱该赔就得赔,只想拜托老师全面了解一下。
我让她放心,公平公正处理同学间摩擦的底线原则。
(二)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发在上午英语测试结束后。我不在现场,根据睿睿的描述,大致是他和朋友在讨论社团报课时,芊芊过来插话说也报了他们同样的课程,睿睿顺势一句:“没想到……”话还没说完,芊芊就是一巴掌打过来,他就本能的伸手一挡,好像是自己的那根指头勾住了什么东西,这时芊芊猛地把胳膊扯回去……他还没整明白发生了啥,芊芊就嚷着说让他弄坏了她的手串(链)。芊芊就说要她赔她30元。
他觉得委屈,来找我评评理。
对睿睿的说辞,我当时向芊芊求证过,她表示睿睿所言属实,只是她的那个什么手环(手链,我没听太清楚)确实被损坏了。
见他俩都心平气和,当时我正一心三用照看了班级全体学生安排放学和晚托点名等。睿睿的描述是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指勾断了,我就直接“脑补”了一个类似皮筋儿一样的什么扎头发的小发饰,或小女生偶尔戴着好玩儿的普通玩意儿。
我就再次追问了芊芊:睿睿当时有恶意吗?摇头。我说看来是无意的。提醒睿睿以后小心点儿,别毛手毛脚的。同时又朝向芊芊试探性地说:同学间无意中的小冲撞,估计芊芊也只是说说,不会是真心让睿睿赔30元的吧?
芊芊迟疑了一下,说:“可是……”,马上又改口道:“算了,我不要了……”说着就拉起书包向门外冲。刚好晚托时间到了,他俩不在校晚托,我也来不及细致追问。就走过去给他俩交代有理说得清,暂时放下,明天上午我再详细了解情况,一起看如何解决妥当。
我确实没想到还有孩子直接对接同学家长表达诉求的,且还附上法律条款,关键是在表达诉求时丝毫没有说自己有任何责任。
还有一点让我感到意外地是,芊芊妈妈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师。作为老师,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处理的基本原则即便是音乐老师,也不可能不知道吧?
去年芊芊和叶同学之间课间也是因为叶同学的无意,芊芊的过激行为,导致一个手指有点儿损伤,后面一连串的过分诉求,我倒是也见识过了。
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型的家长。
和这样的孩子和家长去讨论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已经没太大意义。发自内心说,我对芊芊及家长对处理方式不满,但努力说服自己不要带着情绪和偏见去处理。也不想为这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反复折腾。
于是,在和睿睿妈妈信息沟通之后,我就想到了一个“折中”止损的解决方案。
(三)跳脱出事件本身,安抚更内在的需求
13日早读前,我就给俩孩子说等我上完第一节课,约他俩一起聊昨天发生的事情,现在安心早读和上课。
下课后,来到办公室,我让两人再还原一下事情经过,我需要录个小视频。我明确告诉孩子:因为这件事,我不在现场,你们家长也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你们各自来客观回顾并相互确认。
还是睿睿先描述,芊芊也依然确认睿睿表达客观,并认可睿睿不是故意的。
不过她马上补充:尽管是这样,我觉得他还是应该赔我。要是我,我就会主动赔偿,比如春季军训时…… 我点头表示理解,但没让她继续说下去,只说:“你有你的道理。我现在请你作为班主任,你来处理这件事,或者你是睿睿家长,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芊芊低下头,不做声。
我不想绕弯子,直接说:
我理解你想要睿睿赔偿,更多原因是因为你和他之间发生的无意冲撞使得你视为心爱之物的手串被损坏了,小珠子丢了几颗,找不到不能复原了。我了解到这是你在旅行途中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到,你一定很喜欢且有特别的意义,你不舍得就这么不完整了对吧?
芊芊连连点头。我说我作为妈妈也作为曾经是小女孩儿,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判断让睿睿全责赔你手串,因为这样对他而言不公平。
我故意停了一下,只见芊芊眼睛又暗下去了,同时我感觉到睿睿松了一口气。
我说:手串损坏了不能复原,即使睿睿赔你30元也买不到你之前的那个了。老师昨晚考虑了一下:我打算周末给你准备一个精致的专属小手链送给你。我女儿和你一样,喜欢这类小玩意儿。她家里有一些买的什么日本进口的小串珠,我已经请她周末为你串一个,她是设计师,我相信她的小手工你一定会喜欢的。
可以吗?芊芊眼睛亮了,说可以。
尽管我曾经预设过,芊芊会不太好意思接受的,至少口头上会说一句。她很开心地接受,也很好。符合她家庭教育特点。
我又从抽屉里取出两个小手环——学校的荣誉手环。
先给芊芊:我告诉她我看过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里面有个魔法手环,戴在受伤,自己在性格急躁或者错怪别人等等的情况下,将手环拉一下,弹疼自己,就能提醒自己改正不足。我给你戴上,假如你什么时候觉得需要这样提醒自己的时候,你就用力拉一下。比如类似和睿睿之间发生的事情。
再给睿睿:送给你,是作为荣誉手环。因为从昨天到今天,无论是事发当时,还是几次对我描述时,面对芊芊要求赔偿等,你尽管感到委屈,但总是表现很平静,没有大声抢白更没有表达出情绪不满,一直心平气和。非常难得!
……
至此,两个孩子都一脸的兴奋了。上课铃响了,我手一挥,让他们回教室了。
这件事,全班同学都知道。给芊芊送手链,我打算放在周一早上班会时间。
然后会针对同学之间发生类似摩擦后该如何处理,做一个头脑风暴,让孩子们谈谈。之后形成几点底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