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理解
这是一个聚焦在重要不紧急事件的时间管理法,总共分四步:
1 明确身份。
这一步的作用原文没有做任何说明,我只能猜了。我估摸着大概作用就是让自己“醒醒”,明确自己的责任。原文中这里其实还有一步,梳理下一周要做的事情,不只为何把这个归为“明确身份”这一步,这个我实在是看不懂。难道这不该是单独的一步么?起码和明确身份买啥关系吧?
2 选择重点任务。
去第二象限中选择一两件事作为目标。这一步很有价值,让自己清晰的意识到4个象限的区别,应该把第二象限做为重点完成对象。
3 执行。
不但要去做,而且在做之前要预留专门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执行的顺利进行。
4 调整。
这一步是对意外情况的应对,如果计划过于苛刻,会很容易导致遇挫失败,所以提前在执行计划中把意外情况的应对方式给提列出来,这样可以根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
这一个有明确操作步骤的工具,所以上面即是分析也是How本身。
A1:过往经验
今天过年这段时间,我本来给自己安排了很多事情,比如:写书、迭代课程、开发微课,但是除了微课的稿子写的差不多了之外,其他事情几乎都差很远。我分析原因有一下几个:
1 身份。
这个我倒是不缺的。
2 没有挑选重要不紧急的先做。
这里的重要不紧急的事就是写书,因为这个工作量最大,所以我就总是延后执行;而微课开发是很多小任务组成,所以我习惯先捏软柿子。
3 缺乏执行计划。
在执行过程中,我经常会出现“看心情”的情况,突然想写会书了,就写一会,过一会又想做课件了,就中断当下的事情直接去做课件。所以工作内容经常会打散成非常零碎的时间,导致执行很低效。
4 调整。
这个我不是没有,而是因为执行过程过于随性,所以调整过度了。
A2:行动计划
最近这周,我需要做以下事情:开发两个课程的大纲、录制2个系列课、跑步。
1 身份。略,因为不明白原文的意思。
2 选择要事。本周最重要的事就是开发课程大纲。
3 预留时间。早起后2个小时都用来开发课程大纲。
4 调整。如果因为突发时间延迟工作,就把2个小时的时间移植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