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节课《认识物体的形状》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通过实物观察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不同形状,但在实际课堂中仍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学生能积极参与摸一摸、摆一摆的活动,但部分孩子对“形状特征”的抽象表达存在困难,例如将“圆形”简单描述为“像球”,而未能准确归纳“边缘弯曲、可以滚动”的特点,这说明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和提炼语言时指导得不够细致。课堂中设计的“摆一摆”“滑一滑”活动,虽然活跃了气氛,但由于材料准备过多,个别小组在操作时出现了争抢或偏离任务的情况,反映出活动规则讲解不够清晰,课堂节奏把控还需加强。此外,对于立体图形(如圆柱体)与平面图形(如圆形)的区分,部分学生仍存在混淆,课后通过个别交流发现,若能在活动前更清晰地演示讲解,可能会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低年级科学课既要注重趣味性,也要兼顾思维引导的梯度,如何用符合儿童认知的语言将观察现象转化为科学概念,仍是我需要不断琢磨的方向。今后我会更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在材料分配、问题引导方面提前做好预案,同时加强巡视指导,及时关注不同能力学生的反馈,让科学探究真正贴近孩子的认知水平。
一年级下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3年3月9日,星期四,金牛区教科院科学教研员刘老来到凤小,亲临我校陈亮老师的课堂并悉心指导,感悟颇多...
- 1.在开篇的导入部分,第一个班级我采用的是联系前一节课的谁轻谁重,由重量过渡到形状。 但是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就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