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反思

                                           2.5  茧中钻出了蚕蛾

一、教材分析

蚕吐丝结茧后,经过10~15天,蚕茧中就会钻出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至此,学生养的蚕已经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不同的生命形态。这也是蚕的一生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

本课研究的重点是蚕蛾。如前面对蚕的幼虫和蚕蛹的研究一样,本课重点研究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研究的方法是观察与比较。

本课与第6、7课中的相关内容共同丰富了学生对昆虫这类动物的认识,承载着课程标准要求的“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共同特征”的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

蚕蛾的身体与蚕的幼虫一样,也分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形态与幼虫截然不同,已经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样子。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蚕的生长变化,学生很难将蚕卵、蚕的幼虫、蚕蛹、蚕蛾这四种形态联系起来,不会想到此时的蚕蛾和蚕的幼虫是同一种动物,也不会想到蚕蛹是蚕蛾的前身。

在本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会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所以教材先安排观察蚕蛾的行为特征,再安排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

本课最好在蚕已经变成蚕蛾的时候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蚕盒带来,课堂上先相互观察彼此蚕房中蚕的生长情况,再在小组内选定一两个发育比较好的蚕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然后进入本课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入本课探索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5分钟)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蚕蛾的知识。请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这是蚕蛾。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老师:蚕蛾是什么?它由什么发育而来?学生: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而来。

老师:蚕蛾的身体分为哪三部分?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子?学生: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三、探究活动(15分钟)老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请看这张图片,你们能看到什么?

好的,那请大家记录一下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四、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我们刚才了解了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外部形态特征。那么,你们知道蚕蛾有哪些生态作用吗?

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蚕蛾的知识,你们对蚕蛾的了解有了哪些提高?

板书设计:

蚕蛾的生命周期:蛹→蚕蛾。

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头、胸、腹,触角、翅膀、足。

雄蛾和雌蛾的交配繁殖过程。

观察实物和图片,记录、描述、画图。

教学反思:

1、对蚕蛾的介绍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交流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在评价方面,可以采用更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