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进犯北京,声称要占据通州粮仓。
满朝大臣都惊慌失措,还有人建议派人去烧掉粮仓,以免这些粮食被也先得了去。
当时周忱刚好在北京,就建议让京城的守卫军们预支半年的粮食,让他们自行去取粮。
于是京城周围的守军都是取粮,没有几天,京城的粮食就已经充足了,而通州粮仓则全部被搬空了。
[述评译文]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有人请求烧掉通州粮仓以断绝瓦剌的野心。
于谦说:“这些粮食都是国家命脉,民脂民膏,烧了岂不可惜?”
于是下令有能力搬粮食的百姓都可以去通州粮仓搬米,没有几天就将通州粮仓的米都输送到北京了。
郦食其认为项羽攻克荥阳却不坚守是昏着,劝刘邦攻取敖仓。
李密攻占黎阳仓以后,就开仓放粮,让百姓们随便吃,只十天就得了三十万的兵员。
徐洪客给李密出了主意:“现在人们因为粮食而聚集在一起,当粮食无以为继的时候,人也就散了,到时候想成就大事就难了,所以现在应该乘胜追击成就大事。”李密没有听从徐洪客的建议,因而失败了。
刘子羽镇守仙人关,就提前将周围的粮食全部都收集起来,坚壁清野。金人深入,但是却粮饷不继,只好撤退。
自古行军打仗,从来都是以粮食作为胜负的关键,一定要在敌人之前早做打算。
如果来不及将粮食运走,那么烧掉也是一个办法。
不少名将也都有烧掉粮食的举动,总之,绝对不能让粮食落到敌人的手中。
原文
己巳之难,也先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
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
时周文襄公忱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
于是肩负者踵接,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述评]
一云,己已之变,议者请烧通州仓以绝虏望。
于肃愍曰:“国之命脉,民之膏脂,奈何不惜?”传示城中有力者恣取之,数日粟尽入城。
郦生以楚拔荥阳不坚守为失策,劝沛公急取敖仓。
又李密据黎阳仓,开仓恣民就食,浃旬得兵三十余万。徐洪客献策谓:“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难以成功,宜乘锐进取。”密不从而败。
刘子羽守仙人关,预徙梁洋公私之积。金人深入,馈饷不继,乃去。
自古攻守之策,未有不以食为本者,要在敌未至而预图耳。若搬运不及,则焚弃亦是一策,古名将亦往往有之,决不可赍盗粮也。
补
己巳之难,即土木堡之变。明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也先,瓦剌的首领,被明朝册封为敬顺王,被北元册封为太师。他在土木堡生擒朱祁镇。
周文襄公忱,即周忱,明朝大臣,谥文襄。周忱深受杨士奇和杨荣的赏识。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故事在第324,421,512。
于肃愍,即于谦,大明的中流砥柱,民族英雄,谥肃愍。于谦是明朝有限的几个德才兼备的,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的人。就是这样的无双国士,被朱祁镇杀了。
郦生,即郦食(yi,四声,义)其(ji,一声,机),刘邦的谋士,知名说客。荥(xing,二声,型)阳之战的时候建议刘邦据守敖仓。后来他又在韩信之前成功劝说齐王投降刘邦,然而被韩信阴了,直接导致他被齐王烹杀了。
敖仓,古代重要的粮仓,在荥阳东北的敖山。
李密,隋末群雄之一,瓦岗的领袖。隋末群雄他是第一位有机会的,但是一顿骚操作把自己的家底败光了,投降了李唐。然后又背叛李唐,被杀。
徐洪客,传说中李世勣(李勣、徐世勣、徐茂公)和魏征的师傅,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道士。他这里给李密的建议是,趁此时机兵锋直指江都,生擒杨广。
刘子羽,两宋期间的将领,先追随其父亲平定方腊,然后追随父亲抗金。后来其父亲死于靖康之变,他就坚定不移的抗金,直到被秦桧彻底罢黜。
仙人关,古关隘名,在甘肃。这里指的是仙人关之战,仙人关之战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刘子羽坚壁清野,配合吴玠用游击战以少胜多击退金人。然后,刘子羽就和张浚一起被朱胜非进谗贬谪了。
感
没啥好说的,我就想说说刘子羽。
刘子羽的父亲叫刘韐(ge,二声,格),开封陷落以后自缢殉国。
所以刘子羽身负国仇家恨,与金人势不两立。
刘子羽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他和弟弟刘子翚(hui,一声,灰)一起培养了好朋友朱松的儿子--朱熹。
另外,刘子羽的长子刘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就这样的一个人,谁不想去认识认识呢?
不过话说回来,纵使像刘子羽这样的人千千万又有什么用呢?一个秦桧灭所有。
两宋常年被人看不起,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