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儿童到成为父母到最终成长为一个智慧的人这一人生过程,虽然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真正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所以,我们的自我心理状态可以认为是由儿童心理状态(C)、父母心理状态(P)和成人(成熟人格)心理状态(A)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组成比例的不同体现不同的人格特色。父母心理状态有两类倾向:照顾(养育)型(NP)和管教(控制)型(CP)。照顾型可能沦落为溺爱,管教型可能恶化为专制。儿童心理状态也有两类倾向:适应型(AC)和自由型(FC)。适应型可能沦落为屈从,自由型可能会显得自我中心。成人心理状态表现出理智,遇到问题不慌乱,理性客观,就事论事,能够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但要避免因过于理性缺乏温情及遗世独立。
② 父母要检视自己的沟通是否有固定僵化的不健康模式,更多的是基于成人心理状态来进行的,还是可能倾向于父母心理状态甚至是明显的儿童心理状态来进行沟通互动。如果父母更多的以父母心理状态来跟孩子沟通互动的话,就不利于孩子的持续成长发展。健康而具有发展性的亲子沟通互动要以成人心理状态为主导,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随时调整三种心理状态的比例,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引领与支持孩子一路成长发展。
③ 灵活有效的沟通策略最好是以对方所希望和需要的状态和方式去作出沟通响应。比如:如果孩子以儿童心理状态发出沟通邀请,希望你也是以儿童心理状态进行消遣闲聊性沟通,那就不宜以成人心理状态去循循善诱,或者以父母心理状态去当教师爷进行说教指导。而当孩子以成人心理状态通报一个情景邀请协商的时候,家长就不宜以父母心理状态去发表意见或明确拒绝。比如孩子向家长通报说:“妈妈,我这个周末要跟同学去看电影。”这是孩子以成人心理状态发起沟通。家长最好也以成人心理状态回应:“谢谢你的通报,能否告诉我多一些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去看,跟谁一起去看,何时回来,中途是否会去别的地方。”即便孩子以顺从型儿童心理状态来提出请求,作为父母来说,最好先以父母心理状态中的积极成分回应,然后再引导到成人状态进行交流,那样就能发展孩子的成人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直把孩子锁住在儿童心理状态。比如孩子请求问:“妈妈,这个周末我可不可以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这是孩子以适应型儿童心理状态发起沟通。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你是在征求我的意见?...你又不是每周去看电影,所以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你有权自己决定的。当然,我想你也愿意让我了解一些细节的吧?比如你们什么时候去看,和谁一起去,是否还要去别的地方玩,什么时候回家等等。......”
④ 任何一个类型都是客观存在的,必要时需要发挥其作用。每个类型中都有消极的方面和积极的方面。儿童心理状态中的不能承担太多责任、缺乏灵活性、任性、叛逆等现象,父母心理状态中的看不到他人潜力、对他人过于保护、强加自己的爱给他人、过分强求、惯于指责、禁忌多、惩罚多于保护、让人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不相信别人的能力等现象,是需要注意避免和管控的。儿童心理状态中的乐观、合作、积极行动和丰富的想象力,父母心理状态的体贴、服务和道德感,以及成人心理状态的重事实、理性分析和致力于解决问题等品质都是沟通中有效表现的基础。人最大的智慧或许在于知道什么时候采用什么策略去应对现实情景,而不是任由无效策略去胡乱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