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话:由于求真思维属于我最常用的之一,故关于这块提不出啥学习问题,如果我不用多半是用起来太累了不想用,具体见问题三中论述,问题四作补充说明。问题一二随便写写,跳过不看即可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求真思维运用有问题(具体论述见问题三的做法)(基于求真思维尊重事实的要求,这里不做具体论述)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要认识到感知的局限性及错误性存在;常问这是真的吗;要认识到真理是发现的,不是创造的;正确认识原因和结果,etc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小学起(再往前没记忆,或者小学记忆也很零星,但是对感知错误性的认知确实是那时候开始的)
地点:南京
具体内容:
1、首先谈谈我记忆中清晰认识到感知的局限性及错误性存在的起源吧。先不提常犯的骑驴找驴问题,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有一次我因病请假,回校后拿着作业补交给老师去,交完后发现少了一本,但我记忆中确实做了,书包中也没翻到,不应该是拿漏了,或者说我确实应该是清点无误后才会出发去交作业的。于是我沿着交作业的路径重走了一遍,发现作业本放在了一位同学的桌上,但我印象中自己根本没有放那,于是我开始对自己的记忆产生了怀疑,或者就是自己可能产生无意识的行为。当然,现在回想起来,也有可能单纯是路上掉地被人顺手捡起来放旁边桌子上,但当时确实导致了我对自己感知的怀疑。
另外再提一件让我严重怀疑自己感知的事件吧。我本来就有一些强迫症,初中时有一次作业交上去,发下来后发现老师给我作业打了个问号,我问人才知道那边也要写。差不多就是这件事之后吧,我强迫症愈演愈烈,作业写完后要仔细确认每一个空都填了(每个空都死盯着看那种程度),有时甚至确认好几遍,因为我怀疑自己没确认,或者确认漏了。高中时这种强迫症愈演愈烈,不过现在多多少少缓解了(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现在没啥作业而已,毕竟其他方面的强迫症好像也没见好转)
2、然后是经常问这是真的吗,这种事好像干的多了,虽然根据老师的文章,我那种有时候偏向于辩论思维,因为我应用的方法往往是吵架、怼人,顺便找乐子,但同时我也尊重事实。刚进高中没几天的一节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一道题讲了一节课,我课间直接找他跟他讲你这算的有问题,并指出,然后他课间结束后的第二节课就承认有问题。高二时也有过老师让我们提出不同的算法,然后我站起来说自己的算法,老师没理解,我直接上讲台跟他吵了一节课,虽然最后他还是没听懂,但我那方法确实能解。不过也有搞错的时候很尴尬就是了。还有就是高中英语课,老师每次讲阅读、完形填空,都鼓励我们提出没听懂的地方,她具体解释。这个时候基本也是吵架的狂欢了,在争论的过程中学习可比纯粹的灌输知识有意思多了,而且有的题吵到真的只能说答案是这么写的,或者是两个答案都不完全对,但是这个答案错的少一点,所以选这个
3、到这为止字都够了,剩下的以后再凑一篇,(4)中作补充说明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以上是我求真思维的起源与运用,现在谈一谈麻烦的地方吧。
例如理解了感知的局限性和错误性后,当别人告诉我一件事时,我经常产生如下疑问:1、他感知到我需要的部分了吗?2、他感知到的部分正确吗?3、他有打算正确告诉我他的感知吗?4、他告诉我的和他想告诉我的一样吗?5、我听到的和他说的一样吗?6、我听到后产生的理解正确吗?7、我之后行动时对我当时听到并理解的部分记忆正确吗?8、我在7中的判断正确吗?9、我在8中的判断正确吗?
但是,实际行动中因为前四个问题往往不受我个人影响,比如因病不上课时,问上课的同学老师有没有说啥重要的事,但同学可能也不确定,往往是加上“应该”这一表述,但此时不放心又想找其他人确认,可又觉得这是对同学的不信任。不过说实话,大部分情况下都陷入后五个问题的纠结了,甚至开始8、9往后套娃,也没啥心情管前四个问题。
再比如填个人信息的时候,我经常会怀疑自己填没填错,哪怕是自己的名字。比如我没记错吗?我写的对吗?我看到的真的和我写下来的一样吗?有时候甚至会深入到我对数字的认知真的对吗这一层面。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影响确认次数,平常填文件名字确认三四次就够了,像高考填名字学校准考证号啥的要15-20分钟,考试时还心里一直在怀疑,时不时翻回去确认一遍。
再比如做题容易莽上头,常常纠结我算的真的对吗?还是高考,前面的填空简单题每题至少核验三遍步骤,有的题根据情况还得换个算法核验不然不放心。最后两题填空为了算出来花了40多分钟,从利益的角度思考毫无疑问不值,但就是想算出来。但是到最后还是没算出来,有一题解法已经想到了,但是实在不能继续了,不然就是有没有学上的问题了。
这种持续性的怀疑说实话对强迫症患者很不友好,虽然这俩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度”是一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还有就是如果真的打算求真,必须做好充足的觉悟,这个思维深究起来毫无疑问会导致医学定义上的精神类疾病,但是倘若没有被世间定义为精神类疾病的觉悟(比如日心说被当时认定为异端),建议还是放弃吧,天才与白痴只有一纸之隔可不是假话。反正我躺了。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