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下单的这本书,正值期末,就计划寒假时进行阅读。
读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颠覆了我们对写作的认知,总以为写出来的才是作文。
自由写作和作文的区别是:“写作”是生活的常态,是人生的工具。(自然)“作文”则是特定年龄段(比如学龄)为了养成写作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训练。(不自然)我的理解就是:写作是内心的表达,真情实感,而作文是在固定框架下的华丽词藻拼凑。
我们是三年级,三年级是作文的真正开端。在这个阶段,和阅读教学相一致,儿童训练的核心是“段的写作”,处于浪漫主义时期,这是一个创意写作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自由写作,不宜有太多形式方面的要求,应该鼓励儿童多写,写多,写长……
小学阶段应该以自由写作为主,作文训练为辅;中学阶段,应该作文训练与自由写作并重,这样才可能训练出儿童一生有用的写作能力。
自由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由量变到质变。自由写作更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写,而且是大量地写。自由写作的“教”法,本质上是激励,让儿童在有价值的话题上保持持续的写作热情。
分享优秀的作品,指出打动你的地方,其他儿童就会看到方向,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引导。激发儿童的写作热情是重中之重。
激发自由写作兴趣,有三个方面的因素:1、必须创造一个目的,让写作拥有动机;2、必须提供真实且高水平的反馈,让写作获得回应;3、必须构筑一种高品质的社交场景,让写作变得可持续。
自由写作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是日记,是随笔。自由写作,是指围绕着自己关心或者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由地创作或发表看法。(还是需要一定的引导,或者共同的话题)
教师对写作的反馈很重要,具体做法:
1、让更多的儿童被看见,而不要只呈现少数人的作品,分享的作品要保持一定的数量,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看被看见;2、教师在分享时,不要关注是谁写的、写得好不好,而应该把焦点放在写作内容上,放在作品本身。
激发动机,就是话题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写作欲望,儿童想写、愿意写,甚至迫不及待地要写。要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就是话题要与大家分享儿童的生命生活高度关联。
空洞无物的应付文章,有多种反馈方式,唯独不要批评或讽刺。(出现这样的文章一定要真诚为对话,反馈就是两个心灵之间的对话,应该以同情理解之心,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自由写作要作品化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激发儿童的写作热情。不要把写作当成作业,而是当成义工生活方式写作,最好的状态就是让这种互动变得非常愉悦,像呼吸一样自然常态化生活化,让学生不再恐惧。
到了小学高段,金字塔原理就要教给儿童,用以规范思维和表达。优点:简洁、清晰、好用。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写作指导书,我在阅读时就在想,老师也需要这样训练,我们的期末叙事就应该这样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