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欺凌的游戏》中有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有一个叫约瑟夫的男孩,因为穿得不好,每天上学都受到其他人的欺负,大家都说他穿得很穷酸。约瑟夫跟他的爸爸在家里练了好几天“傻瓜游戏”——就是这个“被欺凌后怎么办对话”,然后去上学,那些孩子又来了,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你又穿得这么穷酸!”
“啊,你这样觉得?”
“是的,太丑了!”
“啊,你不喜欢是吗?好吧,我有时候穿得不怎么样,确实……”
“真丑!地摊货,根本就没有牌子!”
“嗯,我爸妈确实比你爸妈穷。”
“是,真穷酸……呃,就是有点……”
“不好看,你觉得。我妈妈不怎么会挑衣服!”
“是的,你妈把你打扮得像个乡下人。”
“你就不一样了,我很喜欢你的毛衣。”
“哦,谢谢!”
“不客气!你在哪里买的?”
“你绝对买不起!”
“哦,好啊,我就是看着觉得好看,真好看。”
然后那些霸凌他的孩子觉得实在没意思,就走掉了。
他们发现自己无法伤害到这个人,他是发自内心地觉得你的毛衣好看,也承认他们家没钱。他知道他穿的衣服没有他们穿的贵,但是又怎么样呢?他们发现没用,他们的霸凌在他这儿起不到效果,所他们就走掉了。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这不是受窝囊气吗?真不痛快。犯罪痛快,难道你让孩子犯罪吗?你教孩子拿个棍子打回去?那是什么风险?这样的话,你并没有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的人格。
真正的人格就是,我强大,我允许。你可以这样做,但是你伤害不到我。因为我穿得不好,这也是个事实,没关系,这时候他才能够成为这群孩子所仰慕的对象。罗斯福夫人曾讲过一句特别棒的话:“这世上没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这是第一种霸凌类型——支配型,应对方式是提问、认同、称赞。
第二种霸凌方式是取乐。有很多孩子欺负别人是为了取乐,觉得欺负他好玩,因为他长得怪,因为他身上有残疾,因为他的种族跟别人不一样等等。
书中有个14岁的孩子叫塞巴斯蒂安,塞巴斯蒂安有残疾,他每天拄着拐上学,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塞巴斯蒂安就用“傻瓜游戏”的方法回应他们。
回应以后,有一天作者听到这样的对话。那个欺负他的孩子A嘲笑了他半天,塞巴斯蒂安竟没反应,于是A对他说:“你不介意我嘲笑你吗?”塞巴斯蒂安说:“你听我说,我当然希望你不要这么做,但是算了,我不能禁止你说话,如果你觉得很好笑,你可以继续。”他就笑着对A说。
欺凌者立刻停止了,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他对他们的尊敬。
人被嘲笑是很难免的,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曾经被人嘲笑过。在面对嘲笑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嘲。如果你能够看到自身这个幽默的点,并且把它放大,夸张就是最有效的武器。
比如说,你听到别人在说你的笑话时,你可以跟着一块儿讲:“这个笑话讲得不错,你知道吗,你可以上脱口秀。你这个笑话讲得真好。”
或者说:“你是在说我呀!我才听明白你说的是我!真是太逗了!”
你说欺凌者是什么反应,他是不是会被幽默逗笑或不好意思。
书中有一个关于发型的案例,许多人都曾经被人嘲笑过发型。A对B说:“你这个发型是什么东西?哈哈哈,太难看了!真逗!”B回应说:“啊,是我自己剪的,剪坏了吗?”当你很夸张地说:“我自己剪的,剪坏了吗?”此时B的包袱更响,B获得的笑声比他更大,他就会觉得没什么好笑的了。当一个人能够产生自嘲的力量的时候,这些嘲笑就伤害不到你。所以自嘲是有效的方法。
但是,开玩笑这件事一定要注意:避免嘲笑弱者,而且要避开那些价值观有问题的笑话,比如说关于种族主义的笑话,嘲笑残疾人的笑话。除非你自己是残疾人,你可以自嘲,但你不能主动去嘲笑别人。这些都是力量的表现。
还有就是,真诚地笑或者称赞对方。你把他当作弟弟的笑话,童言无忌,就当是家里的小朋友说了一句特别奇怪的话。比如说你到一个人家里做客,这家的小朋友才三五岁,对你说:“你真胖呀!”
听完这些,你会真生气吗?你能打他吗?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嘲一下:“我虽然胖,我吃得可不多。”“你放心,我没吃你家的东西。”开开玩笑,这件事就过去了,就当是跟小孩玩。当你能够把对方当作自家弟弟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嘲的幽默感就出现了。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