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 T认为,当事人之所以会来晤谈,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有问题的,而是因为他们有目标,希望自己过的更好,或者是想要停止他们现在正在做的某些事情。即有问题,一定是有目标的,有目标,不一定是有问题的。在探求目标的过程中,讨论解决之道,常会比谈论问题,更容易进行,目标能激发人们的资源,最容易让人们愿意往前迈进,也最能强化自我监控系统。在对于多位同事来谈的当事人来说,他们对问题与改变方式的看法可能是不尽相同,但对于他们要追求的目标却更容易产生共识,更容易开始愿意合作,而面对问题。而一味的谈论问题,容易引发当事人审视缺点与缺乏资源,目标却反映是当事人的追求与胜任能力。
对当事人来说,目标是一个不断形成与修正的形塑过程,而咨询师的开放好奇与探索的姿态,会使当事人感到被信任而愿意多倾诉,而咨询师又能在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中,澄清、捕捉出其看重的人、事、物,并予以尊重,常以假设问句来邀请当事人,从问题描述进入解决行动的预备状态,一起协商出晤谈的共同大方向。此后,接着运用奇迹问句,邀请当事人构想意外奇迹来临后,不谈问题,会有种种改变,以便得知当事人奇迹愿景及所欲未来。
因此,当事人的未来是被协商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