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然而一线教师往往有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教课文”,在惯性思维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效果常常是低效的、无趣的,难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可见,语文教学应当统整学习主题,设计典型实践活动,融通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力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三上第六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关照单元整体,明确学习主题

(一)横向聚焦单元,解读双线统编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明确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板块编排上匠心独运,内容选择上精心独到。在解读文本时要整体关照进行双线解读,使学生既感受人文主题,又训练语文要素,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通过文字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如南海的西沙群岛、南方的海滨小城、北国的小兴安岭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教材先通过古诗诗题渗透“关键语句”的作用,为引入要素作铺垫,再借由3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句、找关键句、用关键句说段落,逐步提升落实要素,最终达到“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的表达目标,实现阅读方法的运用。从关注到理解,从巩固到运用,一脉相承,步步提高,形成了由读到写的路径。

(二)纵向联系要素,明确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把握好课标是把握好语文教育的关键。课标内的阶段目标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在解读文本时,要首先对照课标了解层级要求。如果教师的学习任务设置过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过易又难以引发思维的碰撞。只有把握好课标的层级要求,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就本单元而言,“关键语句”这一要素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多次出现,要求分别是是借助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概括、把握主要观点和体会思想感情等,目标依次提升。本单元是该要素学习的起始单元,教学时应以零基础为起点,格外重视对“关键语句”的概念性理解。

(三)外延联系学情,精准起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联系学情就是教师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发展规律角度入手,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适恰的教学,优化教学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联系学情可知,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知识水平和生活背景的单薄,他们解读文本能力较弱,体会情感的能力相对欠缺。总之,教师应当关照整体,遵循教材的阶梯序列,进行单元的内容统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引导其循序渐进地提升语言与思维。

二、统整教学内容,设计驱动任务倘若把单篇课文看做地图上的散点,那么单元整组教学更像一幅地图,学习任务则是串联起各个散点的线,将学习情景、知识内容、真实任务和活动评价相串联,让师生在教与学中有迹可循。本单元统整的基点在于:阅读文本,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通过关键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表现祖国河山的壮美与秀丽,表达对祖国的喜爱之情。笔者以“我为大美河山代言”为任务情境,将单元内容整合成“旅行地点我攻略”、“祖国河山我欣赏”、“大美河山我代言”、“代言达人我评议”四个子任务,重构了单元导读课、精读示范课、迁移扶学课、自主探究课、统整读议课等课型,设计了连贯、综合、生动的教学活动,将识字写字、课文理解、词句运用与习作等内容整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在写中运用,落实单元要素。

三、研发学习“四单”,助推思维“四化”单元整组教学要有序地开展,学习任务要有效地完成,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载体,学习任务单就是有效的载舟之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研发多样的学习任务单,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支架积极地进行语文实践,提升思维。

(一)前置:单元通读单,助思维逻辑化  单元通读单旨在帮助学生在精读课前对整个单元进行前置性通读学习,建立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本单元是一组写景诗文,通读单可以根据“跟着书本去旅行”大情境这样设计

(二)中导:阅读导图单,助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学习思维的工具,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从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利用阅读、记忆、思维的规律,协助理解、记忆和再创造。

(三)推进:统整读写单,助思维深度化单元的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一脉相承,紧密相关,在读写目标的落实上,可以形成合力。统整读写单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段结构,领悟表达方法,促使学生从读学写,在任务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使思维深度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举行了项目化教研活动,我代表二年级数学组进行了试题分析。个人觉得题目偏难,虽说现在提倡无情境不命题,但是对于二...
    李小岩lxy阅读 493评论 0 0
  • 对于语文学习,永远最好的是阅读。而对于我在语文教学中,二十多年来的课,上得最好的,永远是学生自主自由的课外阅读课:...
    阅写达人阅读 748评论 0 1
  • 支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 分析学情,准备支架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通过评估学生...
    暖阳_ab3b阅读 748评论 0 0
  • 刘亚慧工作日志10.15 《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
    3b843c7da937阅读 789评论 0 0
  • 【编者按】 2024年金秋,历时6年的新安二高新校区告竣,终于圆了数代二高人的夙愿!全校师生,喜不自胜!从此以后,...
    吟啸斋主阅读 4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