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之后,完成了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部分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对前三个自然段的品读,引导学生会借助提示语确定朗读的语气。根据一上学情和本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根据故事角色,学会利用提示语和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角色恰当的语气。通过学习文章,明白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敢于尝试。能够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第二课时四十分钟的时间要实现在三个目标,同时这是一篇对二年级孩子而言算是比较长的的课文了,自己都感觉课堂容量有点大。在经过反思的思考和查阅资料之后我确定定了以下教学过程:通过谈话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默读4-6自然段划出小马和老牛河松鼠的对话,指导朗读和分角色读。重点学习第7自然段读好对话的同时,理解妈妈的话。了解故事的结果,体悟道理.借助关键词讲故事。当我跟同组的姐妹们说完课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虽然目标明确但过程过于详细,每个点儿都想兼顾,到最后都嚼不烂。长课文语言十分具体形象,人物角色鲜明,孩子们读过一遍两遍基本上字面意思都能理解,所以一定要短教。问题设置过于繁多,问题的设置一定要为了思想的碰撞启发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大家的建议下,修改了教案,之后自己经过了课堂实录式的说课后进行了地一次磨课。经过了第一次磨课后,基本目标都达成了,但课超时了!二语组参加听课的家人们又根据学情和课堂效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故事的复述一个人展示代表不了全体同学,而且一个人的展示过于繁冗平淡,没有对比效果,建议分组复述。具体如何分组复述大家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在听取意见的同时在研究教材的时候,看到了课后习题把这几个关键词语分成了四组。而且这四组词语自动按照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排序的。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我又试着把几个关键词分开,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回忆,再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发生的原因。这样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这个轻松目标化解了。最后呈现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思路是这样的:复习导入,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借助“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这几个关键单词说一说故事发生的起因。“小马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说话的语气,学会借助关键词,标点符号,角色身份,通过对比朗读和角色朗读学会读出不同说话的语气,从朗读中体悟故事道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因为课文较长,对话也很多,分清主次,读小马和老牛的对话中,小马读出请教的语气,上册已经学过,学生读,教师评价,有了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不浪费过多时间。此段的重点放在老牛的说话语气上,引导学生从身份特点上确定说话的语气。在学习第5自然段的学习上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小松鼠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马说话,试着读一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矛盾点指导造成矛盾的原因是因为小马不动脑筋。最后故事学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所体现的道理,用关键词复述故事,分组分层展示。通过反复的朗读理解故事的道理,以及借助“提示语,身份特点,标点”等工具确定说话的语气。目标达成度较高,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随文识字,和更加充分的朗读,要分清主次,删繁就简。故事的连贯语要简洁围绕中心进行。提炼出主问题,不要过多发问。通过反复的磨课,理清了教学的思路,以及环节的衔接,通过上课更能发现问题的设计是否简单明了。每一次的公开课的磨课和上课都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财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大家提出建议,把自己在本次达标课中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学习当中,同时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努力的方向在每一节课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
《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教学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感受课文的童真童趣。 2.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3.通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