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还能凑合着过得去,到了高二的时候,60元钱明显不够用了,于是王春朝就在伙食上更苛刻一些,早晚一碗粥有个馒头吃,至于吃份菜什么的,在经济最紧张的时候是不敢奢求的,在超市里买包一毛钱的榨菜就算一天的菜。
高二有几次订的资料多,王春朝甚至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他没有向同学借,那个年代每个同学的钱都很紧张,尤其是男同学,钱总不够花。向班主任借更是张不出口,有借就有还,那样会增加家庭的负担。
回家他就选择步行,要知道从县城到家可是30公里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有股力量支撑着王春朝,那就是即便经济上再不够用,吃两个馒头有时也填不饱,因为能上学就有盼头,能上学就有希望,于是他的精神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即便步行回家他也没有感觉有多苦,只是到家以后他的布鞋磨破了,好在三姐为他做了充足的鞋。
每次王美芝看到他磨破的鞋底时会调侃:“亲爱的弟弟,你难道会吃鞋吗?怎么能穿成这个样子,你这样子让姐姐挺心疼的。”王春朝会给三姐解释说,每天要上体育课,所以跑步很费鞋。
“没事的,那我以后多给你做几双,保证你的鞋穿不完。”王春朝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饭,他连累带饿,感觉自己的胃能把锅里的所有馍馍吃完。王春朝每一个月回一趟家,每次回来时母亲和三姐都计算着日子,中午的时候会多炖一些白菜粉条,等到王春朝放学回家马上端给他吃。
在学校里,王春朝的生活费有限,常常填不饱肚子,更不要说一日三餐能吃上炒菜,即便中午那一顿也要和其他的同学合伙买一份,凑合着把馍咽下去已万事大吉。所以他每次回到家,吃几个馍馍,喝两碗白菜汤,感觉就像过节一样幸福。
特别是因为钱不够用,步行30公里回到家时,更是饿得不行,就像那天,他把所有的饭菜一扫而光,却还没有吃尽兴。母亲和三姐大眼瞪小眼,笑他转世前是不是一个饿死鬼。他什么也不辩解,只是享受着热馍热菜。
每当这时,王春朝脑海中会浮现一个想法:如果在学校能像在家里这样吃得饱饱的,他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或者更加优秀。不管怎么说,生活上的困境让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之前说过,王春朝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学生。刚上高中时,他的成绩在年级五十名左右,后来一度提升到前十名,但之后又降至年级二十到三十名之间。王春朝很努力,恨不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他的学业之路有多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无法保证足够的饭食,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高中时他已经长出不少白发。有一次步行回家,正值冬天由于穿着厚实,再加上身材矮小,他整个人看起来像个圆球。
让人注意的是他满头的白发。走到半路时,有个初中生样的孩子向他问路,王春朝告诉了他,为了表示感谢,他直接称呼王春朝为“大爷”。他没有解释,但整个脸庞都红了,甚至感觉到脖子也火辣辣的。他浑身发热,被称为“大爷”让他感到不知所措,他才17岁,难道已经变成一个小老头了吗?
是的,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晚上熬夜学习导致第二天上课时昏昏欲睡,但家庭的希望和责任让他不能稍作休息。午饭后,学生允许在宿舍休息一小时左右,那时的宿舍是一个班级的男生在一起,只要有一个人说话或者有动静,其他人就无法安静。于是王春朝只好在教室里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
趴在桌子上休息,醒来时,整个身体感觉不舒服,背部、颈椎和头部都有些沉。因为学习过度,再加上精神压力,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他经常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甚至三分之一的头发变白了。
那时,龙小妹给他写过一封信,可他却没有回复,学业上的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事情。他觉得最好的方式是让一切顺其自然,他告诫自己,最多寒假见一次面,暑假再见一次面,简单就好,绝对不能投入太多的感情。
他感叹自己学业压力大的时候,龙小妹的身影总是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感到哭笑不得。同时,他也责怪自己当初意志力为何那么不坚定,因为三哥和母亲的多次劝告,自己心疼他们,答应了下来,没想到这成了他精神上的一种负担。
或许是出于孝心,每当他想到龙小妹,就会想起三哥说的那句话:“只有和喜欢你的人结婚,她才会善待母亲,对你知冷知热。如果你找个自己喜欢的人,就算结了婚也不会用心和你过日子。所以,龙小妹是千里挑一的好女孩,即便影响你一些精力,也要珍惜这份缘分。”
此刻,王春朝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我不需要什么媳妇,我只想保证一日三餐吃得饱,不再为每月的生活费以及学习费用而发愁。”
在高中压力山大的岁月里,每当王春生回到家见到王春朝,总会询问他的高中生活和学习成绩。当然,更关心的是每月给他60块钱的生活费是否足够,每当学校需要缴纳学习资料费用时,他都会强调告诉王春朝,千万不要硬撑着身体,好的身体才是考上大学的本钱。
王春生之所以如此关心王春朝,是因为他发现弟弟的脸明显瘦了。原本就瘦小的四弟,现在颧骨更加明显地高高突起,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像一个17岁的青少年。这让王春生感到担忧。
“没什么,你还是关心好自己的身体吧。春朝这孩子,家里的什么忙也帮不上,每月60块钱的生活费已经是家里最高待遇了。反而是你,做电焊工学徒,每月只能拿点生活费,而且工厂的伙食很糟糕。他比你过得好,你为了这个家操心最多,平时还是注意保重身体,这样才有力气学好这项技术活。”
说实话,陈千金更喜欢老三王春生一些,因为这个儿子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再加上老三特别体贴人,每次回到家总是嘘寒问暖,说出的话总是暖洋洋的,让这位老太婆听了心里舒畅,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陈千金又想到大儿子和二儿子,他们在这个年龄也像老三儿子一样懂事孝顺,可是成了家,真的成了两家人,尽管他们也常往老院里来,但总少了那份亲近的感觉。陈千金一边担心老三儿子成家的事,另一方面又担心他成了家像大哥、二哥那样和她产生距离,然后不像现在对她心疼有加。
有时陈千金心里也会有些不平衡,老三儿子这么孝顺又是一个成大才的好苗子,但他偏偏为了老四才让自己现在如此落魄,每次想到这些,她的心总会偏向老三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