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马小淘的《春天果然短暂》,立刻让我想到了我的小姑。我就像小说里的“我”,见证了姑姑的人生,姑姑也陪伴了我的成长。除了这一份熟悉感,我也看到了一个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坚定的中年或老年女性的形象,她是芸芸众生中的你我她。
小说从作为晚辈的“我”的视角,讲述了姑姑在爱情和婚姻上经历的悲欢离合。春天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就像绽放的鲜花,璀璨的烟火,美丽却短暂。
作者马小淘的语言就像许多评论家所说的,带有吐槽腔的犀利风格。整篇小说读起来就像闺蜜正坐在你面前,跟你吐槽某人某事,比如她在形容一个自私的男人时,吐槽说“胡铁刚异常自私,大夏天买个小西瓜回家自己吃,等她和孩子回去时只剩下一垃圾桶西瓜皮”,絮絮叨叨,然后告诉你,婚姻不只有原则问题,还有水滴石穿的失望。
“感情还行的夫妻其实对严酷的婚姻生活缺乏认识,他们以为只有暴力黄赌毒让人绝望,并不知道还有水滴石穿般的失望。”
借着“我”这个犀利少女的吐槽,我们从小说里读到了姑姑那如同镜花水月的短暂爱情,读到了安稳生活的瞬间坍塌,也读到了姑姑有如牡丹般,奋力绽放的勇敢与坚定。
01 甜蜜爱情,镜花水月
姑姑在遇到胡铁刚之前,是相过一次亲的,但让她痛哭了一场,因为对方根本就是一个大傻子。姑姑的哭泣里不仅有耻辱,更多的应该是来源于自己母亲竟然安排这样一桩亲事的失落与悲哀。相比之下,胡铁刚要优秀得多。谨慎起见,姑姑这一次要求先通信,至少可以确认对方精神上没有问题。然而,事实证明,通信也有通信的弊端。
在姑姑的那个年代,信件来往本身是件带点浪漫色彩的事,有这样的氛围烘托,一来一往中,加上距离产生的美,胡铁刚在姑姑的脑海里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了。
“那阵子我总看到姑姑靠在床边,一盏小小的台灯,她在读信。这个春心荡漾的场景过于清晰了,越清晰就越可疑,我总有些怀疑它是假的,是我成年后幻想出来的。”
胡铁刚本人什么样呢?“身材微胖,面白无须,头发是自来卷,看起来既不铁,也不刚”。从这段描述看来,实在是其貌不扬。至少在外貌上,配不上长得像明星“栗原小卷”的姑姑。
事实也证明,这个姑父不仅不傻,还很会投其所好。他知道姑姑和“我”关系亲密,在去逛集市时,特意对我表现得热情体贴,除了买糖人糖葫芦等吃的,还让我骑在他肩头,就算又累又热,为了博取姑姑的芳心,他都忍着。“他既诚恳又局促,大包大揽卖力表演一个称职的姑父。”
姑姑发出清脆的笑声,有点做作,有点紧张。胡铁刚无声地笑着,带着巴结的意味。在一个四五岁女孩的眼里,他们看着很快乐。然而,多少年后,再回想那一天,他们的笑真的有那么快乐吗?
姑姑自以为在谈一场甜蜜的爱情,但其实她根本分辨不出,所谓的爱里包含了多少因为对方在市里工作而生出的虚荣心。
小小的我在当时就在心里默默吐槽,“他俩演了一天的青春恋爱戏”。是戏就有散场的一天。
爱情就像春天的百花,让人迷醉了眼,只看到想看的,究竟是对方真的很优秀,还是自己想让他很优秀?令人陶醉的或许只是爱情本身的魔力,而非对方的魅力。
02 体面生活,转瞬即逝
如果胡铁刚一直在市里的自行车厂当质检员,如果姑姑一直在市里的缝纫机厂工作,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不如意呢?对于“如果”的事情,没有人知道答案,因为它没有发生过。
不管怎样,他们双双下岗了,稳定体面的生活瞬间崩塌,就好像海滩上用沙子搭起的城堡,搭得再漂亮,也禁不住海浪的冲刷。
没有文凭的姑姑只能给街道办扫院子,给饭店刷碗,最后终于找到一份稳定长久的工作,也只是家政工。而胡铁刚开过中巴,刷过盘子,但总干不长,过段时间就被辞退。他终究没能像他的名字,成为铁,成为姑姑刚强的依靠。
在家人眼里,姑姑坚决闹离婚纯属胡闹,胡铁刚没有犯原则性错误,他只是没有本事,不争气,那也不是他的错。姑姑不能因为嫌弃对方吧唧嘴、抖腿、打呼噜等无伤大雅的习惯,就要离婚。
正所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生活是关起门来自己的体悟,旁人在门外再窥探都无法真正理解。胡铁刚有着许多懒笨之人的通病,喜欢做白日梦,不肯脚踏实地地地经营家庭,一点忙帮不上,还要等着老婆来伺候,又自私到好东西只顾自己享用。
“有一次你二叔送来一只烧鸡,他随便夹了一块给孩子,自己把两个鸡腿全吃了,我不需要他把鸡腿留给我,但他至少要分给孩子一个吧。我再看他,觉得就是头猪。”
这样的语言,就是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的吐槽,真实得让我们对这个胡铁刚恨得牙痒痒,更是心疼姑姑的不容易。
都说好的婚姻是互相成就,相反,糟糕的婚姻则是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姑姑在这段婚姻里,变得越来越刻薄,她嫌弃他吧唧嘴,嫌弃他打呼噜,这些听起来显得她尖酸苛刻,再发展下去,她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劝,她都义无反顾地要离。胡铁刚是一堆泥是他的选择,重要的是别把自己也搅和成了一滩烂泥,最后都分不清哪堆是哪个了。
在这个世上,“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我们越是追求稳定的生活,它溜得越快,尤其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自己不努力,便会被甩在后面,就像赶公车一样,怎么都追不上。
03 外界给的,总不长久
离婚的姑姑像是重获新生一样,整个人透亮了。
“你不知道我离婚之后晚上没人打呼噜,吃饭没人吧唧嘴,那个安静啊,刚开始我都忍不住停下来仔细听,真没怪动静了,都有点不敢相信。解脱了,离了心里透亮多了。”
姑姑带着女儿搬出胡铁刚的房子,租了一间平房,靠着家政工作努力生活,其中的不易,可想而知。等到我大二时,姑姑已经攒钱买了两限房,尽管房子布置及其简单,和毛胚房差不多,甚至有些凌乱。当我半开玩笑地嘲讽她一个做家政的,家里也不收拾利索,姑姑的一句话让我们又对她肃然起敬。
“就是每天都在收拾屋子,回家就不想收拾了。不然我整天除了收拾屋子就没别的事了,一辈子都在重复收拾屋子。“
这时候的姑姑潇洒自在,不为任何人活,只为自己。她不用担心家里是不是体面,这是她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的房子,她想怎么使用就怎么来,那看似凌乱的房子里,最重要的是她这个人。她穿着一身浅紫色的运动服出来迎接我们,清清爽爽的,就像淤泥里开出的花。
听说胡铁刚又结婚了,又听说他拆迁房分到些钱,姑姑的反应平静地像是在听一个路人甲的事情,“她像祝福路人一样祝福前夫的新婚”,她是真的释怀了。
回顾姑姑的一生,看起来是她自己选择的爱情和婚姻,但其实还是外界给的。胡铁刚是别人介绍的,又有体面的工作,这样的男人稳妥,她被普遍的社会价值观裹挟,一步步走向似乎早已等着她的大坑。好在她及时醒悟,一味地听从别人,只会越陷越深,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哪怕是最亲的人,也不能替自己活。在被活活烫死之前,她勇敢地跳了出来。
鸡蛋从外面击打,和从里面突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前者是毁灭,后者是新生。人也一样,只有成为自己的主宰,不随波逐流,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春天是很短暂,但它年复一年,总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