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第十⑰-⑱
⑰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⑱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升车,必正立执绥。升车,升就是登车上车之意。必正立执绥,身体端正。执绥,是指上车的绳索。扶带,我们要端正自己的身体,手持绳索,然后上车。
这句话在讲一个正字,如果我们自己的身体不端正,我们就开始上车,身会歪,身体一歪斜,我们的容貌就会变,就会变得很着急,就会变得不中正,就会变得不从容。
所以君子要身正,身正要心正。首先我们心里是不着急的,心是稳的,我们的身才能正,所以登车之时也是端正身体,从容的登车,而不是很急躁的,身体有闪失,容貌有闪失,这都不是君子之风范。
所以君子讲一个正字,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要稳稳当当,不管做什么事情你要稳。上车你要稳,下车你要稳,坐车你要稳,平时做什么事情你要稳。稳就会不急躁,如果一个人不稳就会急躁,急躁就会有闪失。
无论是我们的容貌,我们的身体,我们做的事情所产生的结果都会有闪失,当我们有一个正字在心,心正,身正,行为正,这个时候闪失、错误、过失就会变少。
车中不内顾。不回头看车里的情况。不疾言,不会很快的、大声讲话。不亲指。不会指指点点。为什么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呢?容易使人生疑虑。
古人所乘的马车,如果回头总是看车内,这个时候路人会不会生疑,如果马车在行走的过程当中,很急躁地很大声讲话,车内的人也听不清楚,驾车的人也听不清楚,路人也听不清楚,会不会使人生疑虑,如果在车上指指点点,会不会使路人和车上的人生疑,他在指什么,在做什么。
所以我们去看圣人和君子的行为,处处都在考虑他人,为了不使人生疑,所以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是懂得修身的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
当我们不懂得修身的时候,处处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是自己任性,而我们懂得修身以后做一个躬行君子,开始变得不一样,我们都在想我们这句话讲出来,我们这个行为做出来会不会给他人带来不便,是否会影响他人,当我们这样去思考,这样去要求自己的行为,我们就是一个君子之风范了。
整个乡党第十篇都在记录孔夫子平时的言行,比如说这一段,孔夫子在登车之时,保持身体正立,在车上之时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所以弟子们把老师的这些行为记录了下来,而我们可以通过孔夫子的这些行为来学习,看看一个圣人在生活当中每一个细节是如何做的,看看一个君子是如何要求自己的,而这个是需要我们去学习,需要我们去践行的。
这句话我们再延伸到生活当中,我们现在都驾驶汽车,我们在开车之时如何不影响他人,比如说少和司机讲话,以免分神;比如说我们在车上之时接听电话要把声音放小,而不是疾言,如果我们很大声地说话,会扰乱他人的思绪,会让他人的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当我们懂得去为他人思考,不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们乘车之时就不会大声讲话,接听电话也是悄悄地接。不亲指,我们坐车不会指指点点,这在我们生活当中是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比如说别人开车,我们坐在副驾驶,很容易指指点点,告诉别人该怎么开,这个车开成了什么样子,这个时候也会扰乱他人的心神,尤其是很多坐副驾驶的人不会开车,你却要指点会开车的人,这个时候就会让这些情绪变得很不好,我们自己的情绪不好,对方的情绪也不好,可能因此而产生争吵,更有甚者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所以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修身以后,要懂得处处为他人考虑,不去影响他人,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我们的每一个思维,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在想着是否影响了他人,是否会让他人生疑虑,这个时候我们保持的就是君子之风范。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描绘的是孔夫子和学生走在山里看到了一群野鸡,当孔夫子的脸色有变,神色一动,“色斯举矣”,举是飞走,这群野鸡就开始飞走。“翔而后集”,翔是盘旋,盘旋一阵以后发现没有危险。后集,然后又集在一处。
看到这种情形,孔夫子讲话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山梁指的是山里的桥梁,雌雉,雌是母性,雉是野鸡,孔夫子这里讲了一句话,说山里的这些野鸡,“得其时,得其时”,这句话的重点就在于“时哉!时哉!”,时哉,时哉也是对整个乡党第十篇的总结,其精华也在这两个字。
我们再来回顾整个乡党,第十篇都讲了什么,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孔夫子和邻里乡亲在一起的时候,恭敬、温和,好像不太能说的样子,“于宗庙,便便言,唯谨尔”,可是到了朝廷宗庙之时,变得善谈。只不过说话很谨慎。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和同样作为下大夫之人,我们现在理解叫同事,在一起侃侃而谈,温和快乐。“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与领导交谈之时,中正恭敬。
“与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与乡里的长者在一起饮酒之时,长者出随之即出,长者不出是不会离席的。“寝不尸,居不客”,平时居家或者睡觉都保持一个中和的样子,取其中,随意舒适,但不放肆。见到穿丧服之人,脸色必变,变得同情哀悼。见到穿官服之人,见到身体不健全之人,脸色必变,变得敬畏,变得怜悯。
整个我们讲的孔夫子的这些状态,语言,面色都在变,根据什么而变呢,根据环境的不同,对方的不同而变,这就叫时哉,时哉,合时宜呀!怎么才能合时宜呢?不同的场合讲不同的话,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和态度,见到不同的人呈现出来不同的面色,有敬、有忠、有信、有怜、有哀每一个都不相同,就叫合时宜。
看看我们生活当中的痛苦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不懂得合时宜,永远都一副表情。比如说,我们今天不开心,不高兴,我就板着脸,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板着脸,
比如说同事和我讲话,我也板着脸,然后就会让别人变得也不开心,别人很开心地来跟我说一个什么事情我也板着脸,一盆冷水就泼给了对方,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不懂得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会让气氛很尴尬,我们自己也很痛苦,因为我们这时候不开心,别人说了一个开心的事情,我们心里就在想,有病吧,有什么可开心的呢?
再比如说我们今天特别高兴,特别喜悦,然后你遇到了一个人他有不开心的事情,你还在那里笑。“穿丧服者,虽狎必变”,我们是开心的是喜悦的,可是别人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即使我们很亲密,我们也是要随着变化而变化的。
比如说我们正在这里嬉笑,可是当领导来了,长辈来了,我们还是那个样子啊,这个时候就是无礼的表现,没有敬意。所以当我们心中如果是有敬意的,当领导、长者出现的时候,我们是要随着变化而变化的。
再比如说我们去到不同的场景,比如说我们去到孔庙,看到了孔夫子,去到了开封府,看到了曾经的包大人包青天,我们去天波杨府看到了杨家将一门忠烈,我们看到这些古之圣贤,这些英雄人物是不是要变呢?我们变得心中有敬意,这个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说我们登一座高山,我们会不会变呢?也会变,登到山顶,我们感叹山的雄伟,我们俯视,我们感受山的辽阔,这些都是在变。
什么叫不合时宜呢,我很不开心,我爬到了山顶我也很不开心,别人都说好快乐,登山感觉真好,一览众山小,我们就在这里,没见过山呐?有什么可看的?你看,这就叫不合时宜,就是我们不懂得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太过于在意自己而不懂得随顺他人,这就是不合时宜。
我们去看看这群野鸡,当有人来的时候,身体有动,脸色有变,那么野鸡意识到了危险,这个时候开始飞走,发现没有危险又回来,它都懂得变,它都懂得让自己合时宜。
我们再讲一个生活当中的道理,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事情就是合时宜,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岗位做不同的事情,这个也叫做合时宜。
比如说当我们还是一个儿童之时,小孩子快乐就可以了;当我们开始上学开始读书,这个时候我们要好好努力地读书,这个才叫合时宜;当我们长大成人已经开始工作了,在工作岗位上之时,好好工作,这个就叫合时宜;当我们下了班回到家里,相夫教子,陪伴家人,这就叫合时宜。
所以在不同的场景,我们要展现不同的面貌,这个叫合时宜,得其时,时哉时哉。我们要懂得应时而变,随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件,这些都是时,要随着这些时宜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阶段、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个共是拱拱手,就是我们说的挥挥手,三,是表示多次的意思。嗅,惊恐的左右看着。作,是飞走了。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子路拱了拱手,然后这群野鸡惊恐地左右的多次看,看有没有危险,看完之后开始飞走了。
这句话又来做了一个总结,让我们再体会“时哉!时哉!”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这里有一群野鸡,或者有一群小鸟或者有蝴蝶,哪怕有苍蝇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自己拱拱手的时候,挥挥手,或者是走过它的时候,它也会起身飞走,这个就是合时宜。
它懂得这个时候是有危险的,它是有觉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这个时候它就会飞走,而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人生当中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随着不同的人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不懂得变就是不合时宜,这种不合时宜,不得其时就会让我们很痛苦。
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比如说两个人谈感情,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五年,如果对方变了而我们没变,我们就会痛苦和执着,我们就会抱怨,明明三年以前他说一直爱我的,明明他说我好好地在家里带孩子,他把事业做好了,他可以让我过更富足的生活。
可是现在事业做好了,可是今天他好了以后对我的感情却没有了,甚至还要和我离婚。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痛苦了,为什么而痛苦,因为对方一直在变一直在成长,一直在往上走,而我们没变,这个时候我们注定是要痛苦的。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女人一直在不停地进步,而这个男人停滞不前,结果也是一样的。
我们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说每天起早贪黑地做生意,可是时代变了,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了,消费者的喜好变了,消费的形式变了,而我们没有变,还在抱着原来的方法在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痛苦就会抱怨,“我也很努力,为什么生意就做不好了。”因为你不合时宜,你没有变,所以没有变就会痛苦。
我们说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说我这个孩子以前很听话的,可是孩子随着他接触的环境和他自己思维的变化,他有很多东西都变了,和小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而我们没有觉察到这种变化,还在用原来对待孩子的方法对待他,突然发现孩子不和我们交流了,突然发现孩子叛逆了,突然发现孩子自卑和焦虑了,而我们不清楚,我们没有应时而变,所以这个时候剩下的就是痛苦和抱怨,就是不得其时。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时时刻刻处在变的思维当中,面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面对孩子不同的阶段,我们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感情当中也是如此,我们要看对方喜好的变化,思维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应时而变,去经营好我们的感情,经营好我们的生意,经营好我们的人生。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句话我们再讲另外一层意思,当一个人脸色有变,当一个人的行为有变,昆虫动物都可以感受得到。说这里有一只苍蝇,你悄悄地想要走进它,它可不可以感觉得到?可以的,他就飞走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了,昆虫动物尚且如此,那么人呢?当我们的脸色有变,当我们的行为有变,身边的人可不可以感受得到呢?显而易见的,可以感受得到。
所以《大学》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当我们的神色、脸色、行为但凡有变,别人就可以感受得到。“诚于中,形于外”,我们对他人是否有敬意,是否忠信,是否仁爱,对他人是否关心,是否爱护,是否有感恩之心,别人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们不要自欺,更不要欺人,欺人就是自欺,你以为别人不知道,以为别人感受不到,昆虫动物尚且可以感受得到,何况于人呢?
所以儒家讲“慎独”,我们要修正自己,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要慎重地修自己的德行,修自己的念头,修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在人前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平时修出来的结果,你想刻意地去掩饰,掩饰不住的。
所以君子慎独,君子慎动,君子要很慎重地注意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行为,你但凡有所动,别人都会清清楚楚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