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俞正强老师《笔算除法》一课有感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七届“中小学学科教学重构与课堂生态变革教学观摩”培训会,聆听俞正强老师的《笔算除法》一课及报告,我深受启发,犹如在数学教学的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

在日常教学中,笔算除法的难点显而易见。一方面,加减笔算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的规则深入人心,可有余数的除法却采用独特的“厂”字表示法,这让学生感到陌生与困惑;另一方面,如何将平均分的实际操作过程与抽象的竖式一一对应,也是教学中的一大挑战。而俞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俞正强老师的这节《笔算除法》以“分物”为核心,把抽象的算法与深奥的算理巧妙融合。课堂伊始,俞老师别出心裁地呈现“学生的想法”。他没有直接灌输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规则,而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与记录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想法得以展现,其中不乏存在漏洞和不足。但正是这些不足,成为了教学的宝贵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想法进行比较,他们逐渐体验到竖式在记录运算过程中的独特意义。这种基于学生想法并加以提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除法竖式。

从学生的体验角度来看,这种教法意义深远。它从学生自身的想法出发,让学生在思考与表达中发现自己想法的局限。当学生意识到原有的想法存在不足时,他们会更愿意接受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思考自己想法的合理性,并主动探究解决方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俞正强老师的《笔算除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更让他们理解了背后的数学原理,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魅力。余老师说,教数学,本质上就是借一节课说一个理,能引导学生明白道理的数学课,才是真正生动的、有价值的数学课。

数学,本就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无需思考,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那数学便失去了它的灵魂。俞正强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们看到了数学教学中“道理”的重要性。道理的传授看似缓慢,却是在为学生搭建稳固的思维框架,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而单纯追求知识传授的速度,省略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内涵的过程,无异于舍本逐末。余老师鼓励大家要努力让课堂慢下来,做一名能为学生解惑授业的老师,我深表赞同。

这次培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俞正强老师为榜样,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呈现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与思考中掌握知识,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与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