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鲁襄公十九年(前554),“平阴之役” 余波未平,齐世子光即在崔杼的辅佐下以凌厉的手段制服了政敌公子牙、戎子、高厚、夙沙卫一派:
……齐侯疾,崔杼微逆光……而立之。光杀戎子……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夙沙卫……奔高唐以叛……崔杼杀高厚于洒蓝而兼其室……齐庆封围高唐……冬十一月,齐侯围之……醢卫于军……(左传.襄公十九年)
由于齐国自身疆域辽阔,人口富庶且物产丰富,晋国一直不寄希望于彻底摧毁齐国,而是始终在寻求与之媾和的机会,哪怕需要牺牲鲁国的利益。当听说齐灵公去世、齐国发生夺嫡之争时,刚刚接替荀偃出任执政的士匄(范宣子)立刻以遵循 “周礼” 为理由暂停对齐国的攻伐,等待这场内斗的胜出者主动来寻求和解。
果然如晋国所预料的,刚刚站稳脚跟的齐庄公和崔、庆等重点仍在稳定齐国局势,因此迅速向晋国求和,并于当年冬季齐灵公下葬后在大隧与晋国结盟。
鲁国对于晋、齐迅速达成合议感到压力巨大,除了派出叔孙豹在柯地会见范宣子以确认晋国的态度之外,利用冬闲时候加紧建筑防御工事,准备抵御齐国可能的入侵:
……城西郛,惧齐也……穆叔归曰:“齐犹未也,不可以不惧。”乃城武城……(左传.襄公十九年)
可见鲁国在叔孙豹与范宣子会面前后进行了两次独立的动员,分别修筑了都城西侧的外城以及为据点武城修筑城墙。
关于鲁都城西郛的位置,可以从地形图上发现其重要性:
如图,鲁都城基本上位于今天曲阜市区东侧,再往东面是尼山山脉,南北分别是泗水和沂水,只有西面是开阔的原野,因此在曲阜西面建筑一条横贯南北分别与泗、沂相接的外郭也即所谓西郛(如图中红线所示),将可以大大提高都城的防御能力,并能够保留足够多的空间集结人力和物资。
由于 “平阴之役” 中包括鲁师在内的诸侯之师曾经对齐国都城临淄周边进行过大规模劫掠和破坏,因此鲁国认为很有必要也为都城修建更加坚固的防御,以防备齐国进行类似的报复活动。
不过在叔孙豹与范宣子会面之后鲁国又另外 “城武城” 的意味就很深远了。鲁国这个时期的所谓武城,参考其他的记录:
……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鉏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可见武城位置靠近鲁、邾边境的山区,邾人从飞地翼城返回的时候将要经过此地。此外:
……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左传.哀公八年)
又可知武城距离鄫地较近,甚至已经靠近春秋末期吴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可以推知《经》、《传》所谓武城,都是指今天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的武城村附近,是鲁自邾取得漷水以北之田后南线山区的要塞:
如图,红色曲线为 “平阴之役” 后晋国主持下重新确定的鲁、邾疆界大致位置,而武城位于从南部山区进入鲁国心脏地带、切断曲阜与费邑之间联系的要害地区。鲁国由于惧怕齐国报复而筑武城,本质上还是为了防范由于失去大片土地而耿耿于怀的邾国与齐国南北呼应进行夹击。
这一年冬天鲁国的两项筑城工程所在地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不可能动员同一支队伍先后予以实施。由于我们前文判断 “平阴之役” 以及随后 “疆邾田” 的行动已经动员了鲁国全部三军,因此 “城西郛” 和 “城武城” 的行动将分别动员鲁国的中军和上军执行:
如表,这一年秋天仲孙蔑去世之后,鲁国中军将由季孙和臧孙领衔首先负责 “城西郛” 的工作,而叔孙和叔仲则统帅上军随后负责 “城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