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他教,而是自教,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老师。多数老师教育学生是考什么教什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高级的老师虽为数不多,但他们却是教育学生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和教育方式更为难能可贵。
老师只能陪学生一程,不能陪学生人生全程,我们只能教我们拥有的知识,不能教我们没有的知识。对人的终身发展来说,仅老师教的知识是不够的,就如同我们做老师的一样,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不全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有许多或者绝大多数是我们自己学到的。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不是教给我们多少知识的老师,而是善于引导我们去自省、自我教育的老师,也就是教给我们钓鱼方法的老师,引发我们学习兴趣的老师。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有古语讲诛人诛心,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心育就是教育的崇高境界。怎么样才能做好心育,让学生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呢?站在语文老师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给学生讲名篇时文。名篇之所以为名篇自有其道理,名篇传诵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这种浸润心灵的力量,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拥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时候,被鲁迅先生的品质深深吸引,有的同学因此读书学习认认真真,有的同学待人处事无私奉献,还有的同学关心他人无微不至,更有的同学主持公道,正义凛然,这就是名篇名人的力量。我平时喜欢阅读,特别是一些网络文章,包括重大时事新闻,每当读到好的时文时,我都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分享,学生们会从中受到教育。钟南山院士的事迹,中国航天事迹,这些发生在当今社会中的重大人物和事迹,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拿过来分享给学生,如果再进行专题的讨论和写作是再好不过的了。
2.培养学生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能力。我们不要把学生当做是小孩子,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拥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能力,学生拥有了优秀的品格,成长自然不会差。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把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和事例分享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便知天下事,从而树立高远的理想。这些年一直做积极心理学和教育结合的实践研究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六大美德24项优势,为此,打造出了系列心理课程和团体活动。这些年的实践表明,此项工作卓有成效,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和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天壤之别,也让我们更坚定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能力培养的信心。
3.方法大于努力,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有的学生学习很勤奋,就是不见成效,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就能取得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习方法。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践行费曼学习法,实行“小讲师”授课制,当然,这只是大方法,具体到每个学科以及不同的知识点,也有更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每种方法的背后,都有具体的跟进措施,不是简单的方法的灌输。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动态。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科普说明文,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上,也有不少黑科技,我们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让学生了解世界科技动态。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也无论是哪个行业领域的,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或许我们的不经意之举会让学生燃起内心的星星之火。记得读小学的时候,书本中描绘美好的生活时,这样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中学学习物理,知道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这些将大有用武之地。社会发展到今天,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我想今天我们给学生介绍的科技动态,也会成为若干年后生活的常态。
5.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感受人间烟火味。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学习机器,更不是没有感情的动物。寒假期间,我都会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感受人间烟火味。今年寒假,每天都会布置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或与年俗有关,或与劳动和敬老有关,或与励志有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双脚踏在生活的土壤上,让学生和家庭和社会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了源头活水。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你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方向,办法总比困难多。愿通过我们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成为拥有终身成长和发展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