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好书:凝聚了作者十多年来对作业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思考!!!
由于暑假自己懒散,花费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浏览什么时间,图文并貌。作业把重构作业内容及方法讲的很详细!本书尝试将历史不同专家的作业设计思想和观点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即“作业即游戏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
好句:1.一个人有时候可以走得很快,跨一大步会很容易,但是一群人哪怕一起跨一小步往往非常艰难的。2.用学习的力量避免盲目,看懂现在就是面向未来!3.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好段落:
(1)在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知识本位和理性至上的价值取向比较明显,教师主要是按照学科的结构传递学科的课程,学生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接受制度化的学科内容,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体间性的主动以及主体的作为,而共同演绎着的更多是被动与异己的存在。教师成为制度化课程的教学机器,学生成为被填充的容器,“知识的在场”和“人的缺席”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奇异景观,教学的人文关怀被忽视。课堂教学往往始于教师精心设计过程行进的路线图,并具体细化为一步步细致且环环相扣的小步子,然后经由教师付诸于课堂精确无误的演绎实施,最终达到预定的认知目的地。教学的标准化和机械化让师生一起远离了创造与活力。与此同时,社会传统文化中规训与服从的基因也惯性地渗透进课堂,加深了课堂教学文化对学生学习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桎梏,在“师道尊严”的文化恪守中,学生逐渐被训练成课本知识的奴隶和功利应试的机器。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已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区”,“理想的课程目标越来越需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实践来加以实现”。但据 2009年全国大样本的调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尚存在不小的距离和落差,大多数教师还比较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基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课堂教学转型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在面向新世纪又一个10年的重要关头,我国政府制定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回应学生多方面、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三个专业标准的文件中,都把“学生为本”作为基本理念,积极倡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当今的以学生为本,从而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这为当前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转型指明了方向。
(2)在国际知名的麦肯锡公司的卓越工作方法中,有几条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一是强调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而找出“正确的问题”,则是做正确的事的第一步;二是强调做少数关键的事情,而不是做琐碎的多数事情;三是强调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去获取真实的、最新的、现场的一手资料,这样才能真正地针对时弊,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四是更相信事实……
(3)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能否灵活完成真实任务、应对真实情境的综合能力,强调真实的、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强调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结构性、长周期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些与单元作业的基本特征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