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习录》心得
兼答书友相问
这是阳明先生临终遗言。我只把《传习录》读书笔记写到上卷,现把个人理解发给你供参考。
一、此心光明
1、此心是孔子的仁,孟子的心之四端,道家之道心,佛家之佛性、菩提,阳明先生讲的良知,西人讲的正念。
2、此心人人皆有,菩提即烦恼,如日月和乌云,水波与水,阳光与影子的关系。我们都知道,阴天不是没有太阳,而是被乌云遮住了;大太阳下不是没有影子,只是光太强了;波波度一生,海水再怎么起起伏伏,其实质还是水,本质并没有变。
3、光明即智慧,显其外为光,透照大千,千年暗室,一光即除;但更重要的是明,内在的智慧,老子言“自知者明”“不自见故明”、“见小曰明”“用其光,复归其明”,皆是让你我彰显自己内心的明。其如月,光而不耀、不媚、不见,披褐怀玉,如鹤、如荷、如竹、如梅……遗世而立,仙风道骨。
二、亦复何言
1、先生临终路过他一生的偶像——伏波将军马援庙,拜谒后,体力已极度透支。前日刚刚梦到将军,今又见将军庙,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2、先生不评价自己有多大的功绩,创造了如何的伟业,封侯耀祖!而是自己这辈子,终于达到了目标:止于至善,与道天人合一。
3、人生中有种种目标,《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无论这辈子有多少名利地位,功成名就,科学家、企业家、当官、发财这些都是具体目标,而根本是修你的心,修行、修身!是否达于至善!
4、一切具体的目标,具体的事情,我们都有可能成成败败,但此心纯乎天理,人生从来没有失败,一切都是在自己修炼的路上!
5、我们常讲,做事一定要有计划、规划、预案,这是必须的。但人生没有目标!人生如梦、如戏、如茶,老子言“俨兮其若客”。你我皆过客,人生无非是肩负着自己的责任,来世一遭而已。认认真真地做、去活。做完了,回去交差、消业便是,何必纠结、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