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世界很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生活中,我们更多的需要相互依赖,而非单枪匹马,你的梦想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得以实现。
一、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1、利人利己(共赢):有福同享,皆大欢喜
2、损人利己(赢\输):我赢就是你输,双方竞争模式
3、舍己为人(输\赢):取悦他人,满足他人,压抑自己
4、两败俱伤(全输):不成熟,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
5、独善其身(自己赢):自己得偿所愿,别人无所谓
6、好聚好散(无交集):不能利益共享,就放弃交易。
哪一种最好?必须依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能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大部分情况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所悟:在所有的关系中,和自我的关系很重要,所以在交往中,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压抑个人的情感,不践踏自我价值,不隐藏个人怨恨,自己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也是双赢的关键。
二、双赢的五个领域
1、双赢品德:基本特征诚信、成熟、知足
2、双赢关系: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账户
3、双赢协议:合作协议
4、双赢体系: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原则上
5、双赢过程: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
补充:双赢协议的五个要素
1、预期结果
2、指导方针
3、可用资源
4、任务考核
5、明确奖惩
双赢协议,就是必须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授权关系。
双赢体系:体系与目标保持一致,体系需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
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
1、从对方角度看问题
2、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
3、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4、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感悟:
1、要建立双赢关系,首先需要个人有诚信,有正确的价值观。正如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要有别人和你合作的资本,无论是资源、资产、还是人品方面。其次是我们平时要建立高品质的连接,要保证情感账户充足。再就是要有健康的合作意识,要处处有共赢的思想,不能只算计自己的小利益。要有平衡自己观点和共同利益的能力。
2、作者提的不共赢宁可放弃合作。就是俗话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合作。可现实中往往是合作时过于理想化,有时碍于面子,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清楚,自认为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可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亏损了也不愉快,产生互相埋怨指责,盈利了就感觉自己分红不够,总觉得对方占了便宜。这就失去了信任的基础,不能做到开诚布公,这样的结果既合作失败,又破坏了双方的关系。
3、从独立型人格到互赖型人格是每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考验自身的价值观,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思维和格局,这都需要我们不断的修炼,学习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