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250天——《地理教学的逻辑》1

打卡开始于2023.8.29

打卡第250天

打卡内容:35-36

打卡30分钟

      终于开始看这本书,很多人推荐,的确值得反复去读。刘老师一看就是对学生了解的很透,对地理教育事业充满热情的一位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智者。当我看到他的自序里面说“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学完地理课后的五年十年或二十年铭记在心的是什么?”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就不仅教他们专家结论,而要渗透“专家思维!”

        专家思维的三大特质每一条对学生们都是很有挑战性的∶

1.有专业知识,同时知道适用条件。 学生每每学到一点知识,总是觉得这些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这次考试有一个题目考到了新疆人口分布近年来呈现向海拔较高处迁移的现象,让分析原因。非常多的孩子们写了这样一条“海拔高,气候凉爽,超过了虐蚊的生存界限。”他们很明显就是把热带地区人口的分布状况用到了新疆来,这是很要不得的。

2.有知识——情境条件——问题解决认知模型。但是学生很难把学到的理想化的知识和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境区分开来,他们容易直接套用理想化知识的东西,而忽略真实情境的特殊之处。

3.反思和元认知能力强。学生很少能够反思自己,比较习惯只往前走,而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所以,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的专家思维,这对我们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现在想来,讲课能让他们自己做的我们就不该代劳,该让他们展讲的就让他们讲,把课堂还给他们,相信他们,他们会给我们惊喜。

后记∶刚考完期中考试,和十几个学校一起联考,成绩出来整体非常满意,这个班是一个非常好的班级,团结积极向上,班主任管的非常好,也合作了好几次,所以工作的感觉非常舒心。回顾这两个月的教学,感觉自己主要是和学生越来越熟悉,他们也适应了我的节奏,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了。我跟田姐学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到位,每一节都是预习上课复习背诵做题,非常扎实。原来的我都是只讲课不太重视落实的,这学期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基础也打的比较牢固,我要继续发扬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