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和孔子可能比较爱玩萝卜蹲的游戏,上回我们说子夏搞事情,子夏搞完这回轮到孔子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自古以来注解版本也很多,前半句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两个版本的注解,其一是宋儒把重解释为庄重,其二是南怀瑾先生解释为自重,自信。威是威严,学则不固为不稳固。
对于后半句争议就比较多了,主要是无友不如己者,有三个版本,其一为不要跟仁德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其二为不要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友。其三为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让我们要多学他人的长处。
这些注解的版本看起来都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感觉还是差点意思。这里有两个疑问我们需要先思考思考。
其一、孔子这里说的是君子,要知道孔子口中的君子可不是普通人,是高素质高修养的人,这种人会刻意去追求庄重?威严?
其二、过则勿惮改,要知道孔子用词是非常严谨的,如果孔子只是想教我们改过,就说过则改之就好了,而且作为君子,反省改过应该只是基操,为什么加个勿惮?为什么会惮呢?
那么,孔子这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孔子经常把君子和小人拿来做对比,我们就把这句话改一下,把君子换成小人,句意否定一下,那么与君子对比的小人就出来了:
亦轩曰:小人,重而威,学而固。无忠信,无友如己者,过而惮改。
这句话多读几遍,意思就出来了。说一个小人啊,把自己看的太重,所以他追求威严,要让别人畏惧自己,做学问也就容易固执己见,心里不太在意忠信,觉得这世上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有了过错也会害怕改过,因为怕别人看轻了自己,就没有威严了。这理解起来是不是就很简单,而且是清晰连贯的。也就是说我们做人不能太傲,别把自己看的太重了,要亲近关爱他人,做到无私,这不就是孔子说的仁嘛。
我们再回到原话,意思也就很明确了。君子不把自己看的太重,所以就不会使人畏惧他,做学问也就不会固执己见。做人以忠信为主,没有任何人是不如我自己的,所以在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面前,就算有了过错也不会害怕改正。
这句话和前面几章的内容其实是相呼应的,都是在教我们真正的学问是内在的修养,而不是外在所谓的尊严,威严,表面等等。这样的注解,你觉得如何呢?
携手亦轩,我们一同进入论语的世界,体悟圣人孔子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