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徐爱录)〔9〕

原文:

爱问文中子①、韩退之②。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

爱问何以有拟经之失。

先生曰:“拟经恐未可尽非。且说后世儒者著述之意,与拟经如何?”

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删述六经,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则拟经独非效法孔子乎?”

爱曰:“著述即于道有所发明。拟经似徒拟其迹,恐于道无补。”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画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间言《易》,如《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南》以降,如《九邱》《八索》,一切淫哇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礼》《乐》之名物度数,至是亦不可胜穷。孔子盖删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说始废。如《书》《诗》《礼》《乐》中,孔子何尝加一语?今之《礼记》诸说,皆后儒附会而成,已非孔子之旧。至于《春秋》,虽称孔子作之,其实皆鲁史旧文。所谓笔者,笔其旧,所谓削者,削其繁,是有减无增。孔子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乱。始皇焚书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经。若当时志在明道,其诸反经叛理之说,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删述之意。自秦汉以降,文又日盛,若欲尽去之,断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录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则其诸怪悖之说,亦宜渐渐自废。不知文中子当时拟经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启之。”

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经,若无《左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此艰深隐晦之词?《左传》多是鲁史旧文,若《春秋》须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爱曰:“伊川③亦云‘传是案,经是断’。如书弑某君,伐某国,若不明其事,恐亦难断。”

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说,未得圣人作经之意。如书弑君,即弑君便是罪。何必更问其弑君之详?征伐当自天子出,书伐国,即伐国便是罪。何必更问其伐国之详?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事,则常言之。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语,故曰:‘予欲无言。’若是一切纵人欲灭天理的事,又安肯详以示人?是长乱导奸也。故孟子云:‘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此便是孔门家法。世儒只讲得一个霸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如何思量得通?”

因叹曰:“此非达天德者未易与言此也。”

又曰:“孔子云:‘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孔子删书,于唐虞夏四五百年间,不过数篇。岂更无一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是要删去繁文,后儒却只要添上。”

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霸以下事,圣人不欲详以示人,则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见?”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胜,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孔子于尧舜,则祖述之。于文武,则宪章之。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但因时致治,其设施政令,已自不同。即夏商事业,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其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况太古之治,岂复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

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霸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霸术。”


译文

徐爱向先生请教王通、韩愈两人的言行。

先生说:“韩愈是文人中的英雄,王通是大贤的儒者。后人只因为文词的原因,推崇尊敬韩愈,其实韩愈比王通要差多了。”

徐爱向先生请教王通为什么会有仿作经书的过错。

先生说:“仿作经书的是非不能一概而论。你就说后世儒者编著经书的主意,跟仿作经书相比怎么样呢?”

徐爱说:“现在儒者的编著,并不是没有追求名誉的意思,然而也有明道的期望。仿作经书就纯粹是为了名利了。”

先生说:“编著经书进而明道,又是效仿的什么呢?”

徐爱说:“孔子删述六经,从而明道。”

先生说:“既然如此,仿作经书,不就是模仿孔子吗?”

徐爱说:“编著经书就是对其中的经道有所阐释。仿作经书,似乎只是仿照经书的形迹,恐怕对于经道没有什么进益。”

先生说:“你认为明道是为了返璞归真,在实际做事当中表现呢,还是讲求堆砌辞藻,只是传世哗众取宠呢?天下大乱,是从空虚的文论盛行,而实际的行为衰落开始的。如果天下道明,那么也就不必解释六经了。删述六经,是孔子不得已而为之。从伏羲画卦到文王、周公,这之间论述《易经》的著述,像《连山》《归藏》这些,纷纭众多,不计其数,使得《易经》的经道大乱。孔子发现天下爱好虚文的风气逐日盛行,知道这种言论将发展得没有限度,所以推崇文王、周公的论述,认为只有这些才阐发出了《易经》的宗旨。于是纷纭众多的学说都被废弃,天下论述《易经》的言论这才统一了。《尚书》《诗经》《仪礼》《乐经》《春秋》都是这样。《尚书》自从《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之后,《诗经》自从《周南》《召南》之后,像《九邱》《八索》这样,大量淫逸邪荡的诗词,有成百上千篇。《仪礼》《乐经》的名称、实物、仪则、数目,也多到无法数清。孔子对它们都做出了删改正述,然后这些说法才被废除。在《尚书》《诗经》《仪礼》《乐经》本文中,孔子何曾增加一言半语?现在《礼记》的解说,都是后来儒者的附会之语,已不是孔子的本意了。至于《春秋》,虽然号称是孔子之作,其实都是鲁国史书的旧文。所谓‘笔’,就是照抄旧文,所谓‘削’,就是删去繁复,这样是有减无增的。孔子传述六经,担忧繁复的文辞祸乱天下,想要精简而无法做到。他要求人们务必忽略六经的表面文句,而应当追求其中实际的意义,这并不是要用文句辞藻来教化天下。《春秋》之后,繁复的文辞越来越盛行,天下越来越混乱。秦始皇焚书而开罪天下,是出于他的私意,又更不应该焚毁六经。如果当时他志在明道,把那些所有反经叛理的学说,全部焚烧,也正暗中与删述的本意相合。自秦汉以后,繁复的文辞又越来越兴盛,要想彻底抛弃废止,完全不可能了。只应当效仿孔子的做法,收录并表彰那些与经道最接近的,那么其他各种荒诞悖论的学说,也就应当会渐渐自行消失。虽然不知道王通当时仿作经书的本意是什么,但我对于这件事深切同意。我认为圣人即便重生,也无法改变这种看法。天下之所以混乱不治,就是因为表面的繁复的文辞兴盛,而践行实事衰落。人们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以新奇观点相互争斗,以花哨俗丽博取虚誉。这样只会混乱天下人的聪智,蒙蔽天下人的耳目,使得天下人颓靡地争相修饰表面文辞,借以闻名于世,而不再知道还有敦于本分、崇尚实践、返璞归真的行为。这些都是自己著述经书的人启发的。”

徐爱说:“著述也有不能缺少的。比如《春秋》这本书,如果没有《左传》,恐怕也很难看懂。”

先生说:“《春秋》必须要等到《左传》出现才能看懂,那就是歇后谜语了。圣人何苦写这些艰深隐晦的辞章?《左传》大多是鲁国史书的旧文,如果《春秋》需要它才能看懂,孔子何必要删削它?”

徐爱说:“伊川先生也说过,‘《左传》是案件,《六经》是判断’。比如,《春秋》记载杀死了某位君王,征伐了某个国家,如果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过程,恐怕也难以判断正误。”

先生说:“伊川先生这话,恐怕也是沿袭往世儒者的学说,而没有明白圣人作经的本意。如果记载了杀死君王的事,那么杀死君王就是罪过,何必要去追究杀死君王的详细过程呢?征伐的命令应当由天子下达,记载了讨伐别国的事,那么讨伐别国就是罪过,何必要去追究讨伐别国的详细过程呢?圣人著述六经,只是要端正人心,只是要存养天理、除去私欲。孔子对于存养天理、除去私欲的事,经常传论,有时根据人们的提问,依他们的分量作答,也不肯多说,惟恐人一心在言语上钻研,所以说‘我并不想多谈’。如果是一切纵容私欲、吞灭天理的事,又怎能详细给人解说呢?这就成了长乱导奸了。因此孟子说,‘孔子门下,没有记载齐桓公、晋文公的事,因此后世也就没有流传’。这就是孔门的家法。世间儒者只讲求称霸者的学问,所以要知道许多阴谋诡计,这纯粹是一片功利的私心,与圣人著经的本意正相反,怎么能思量明白呢?”

因此先生感叹地说:“如果不是通达天德的人,与他讨论这个很难啊。”

先生又说:“孔子说:‘我还见过史书存疑疏漏的地方。’孟子说:‘完全相信书,就不如没有书。《武成》这一篇书我认为就只有两三页可取罢了。’孔子删述经书,即便是在唐虞夏的四五百年间,也不过留下几篇。删述停在了这个地步,难道就再没有值得称道的事吗?圣人的本意可以了解了。圣人只是删去繁复的文饰,后来儒者却还要添上。”

徐爱说:“圣人著经,只是要去除私欲,留存天理。例如春秋五霸以下的事,圣人并不打算详细地告知世人,确实如此。但至于尧舜之前的事,为什么都被省略,无法得见?”

先生说:“伏羲、黄帝的时代,事迹已经遥远,流传后世的也很少,这也能想象得到。当时都是淳朴素淡的景象,重视辞藻的气象一毫也没有。这就是太古的治世,不是后世能比得上的。”

徐爱说:“像《三坟》之类的书,也有流传下来的,为什么孔子删除了它?”

先生说:“纵使有流传下来的,对于现在世道的变化也渐渐不再相宜了。风气日渐开放,雕饰日渐流行,到了周朝末期,即使想要以夏商时的风俗改革风气,也已经无可挽回,何况唐虞时,又何况伏羲、黄帝的时候呢?然而统治不同,遵循的道却是相同的。孔子遵循尧帝、舜帝,效法文王、武王。文王、武王的治世之法,就是尧帝、舜帝的治世之道。但是他们根据不同时期情况治世,那些推行的政令制度,已经各自不同。即使是夏商的政策在周代推行,已经并不合适。因此周公思考三王的治策,兼收并蓄,发现不合时宜的地方,就反复思考,夜以继日。更何况远古的治世方法,怎么能再次施行呢?这正是圣人删略前事的原因。”

先生又说:“一心施行无为而治,不能像三王那样根据时代实情来治世,而一定要推行上古的政俗,这是佛教、老子的学论。根据时代实情治世,不能像三王那样以道为根本,而是根据功利之心来推行,这是春秋五霸以后的治世。后世的很多儒者反复论述,都只讲得一个霸术而已。”


注释:

①文中子: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又称文中子,隋朝时期教育家、思想家。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王通的六部著作:《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在唐代就全部失传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义、薛收编辑的《文中子说》。《中说》系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体仿《论语》敷衍成书,由王氏家人定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10篇行世。此书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为后世所重视。在哲学上此书提出以气、形、识分别作为天、地、人的特点,含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流传版本有《子书百家》本、《明世德堂》本。宋代阮逸作《文中子中说注》,有《四部丛刊》本和《续古逸丛书》本。

②韩退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③伊川先生: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世居中山,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为程颢之胞弟。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