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学生虽不是我们亲生的,可是也如同我们的孩子一般,同样授课,却各有各的不同。不知道你所教的学生各个班级的差异是不是也很大呢?
我教两个班的数学,两个班学生的特点鲜明,七班上课几乎不与老师互动,很沉闷,八班上课活跃,课堂氛围特别好。一开始我也以为八班这么好的课堂氛围,成绩一定比七班好很多,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告诉我,八班学生的真实水平远不是表面看起来的这样理想。今天的一次课堂小测试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阶段的复习开始转入几何部分,我们也深知学生们对代数部分的基础计算掌握并不扎实。于是,备课组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在自习课等间隙时间可以让学生们再训练一下。今天下午的自习课我拿出二十分钟让学生们测试一下先化简再求值的分式运算题目。
八班先考,只有不到三十位同学从卷面中可以看得出会化简,至于能否算对就要大打折扣了。有近二十位同学几乎空白,或者你从卷面中看不到他们有会的成分,这部分学生可以说数学课近乎放弃了。
七班后考,同样二十分钟交上来后,我立刻批阅出来,除了几个完全不学的同学没交,只有三位同学看得出是一点不会,其余同学竟然都做得不错。尤其可喜的是有两位几乎不通窍的学生,从步骤来看竟然也学会了通分,确实是令人惊喜。
分析两个班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听话。
七班的学生脑子算不得聪明,他们不善言辞,甚至是闷葫芦,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听话。虽然做不到举一反三,但是老师教的基本方法他们会尽量去听,尽量模仿。
八班有几位比较突出的优秀学生,课堂氛围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显得特别活跃。处于中段的学生是和七班拉开差距的关键。这部分学生多数脑子还好使,男生居多,动嘴可以,动手就懒了很多。不注重落实,总是眼高手低,日积月累,仅限于能听懂的水平,会而不对的情况屡见不鲜。
开学之初,我找了八班四位处于边缘的男生,鼓励他们要多问问题。谈话之后,只有两位同学在第二天来问了我一个问题后,再也不见他们的身影。用“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形容他们再合适不过。
怎样调动边缘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更注重落实,怎样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是最后复习阶段我需要继续去解决的问题。发牢骚、抱怨不能解决问题,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每一节课都不虚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