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西壮族自治区
  • 120
    考古发现与中华文明演进

    考古学界目前公认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最早的“朝代”是传说中的夏朝。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原考古先后在河南登封王城岗等地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并通过碳十四测年与历史记载...

  • 三星堆德金之夏

    三星堆文化是华夏文明中的德金之夏:五行德运与王权象征的考古诠释 一、五行德运理论与三代王朝之德概述 最早的五帝五行论源于帝喾时代,万物生成由五行构成,五帝循环往来不绝。五帝五...

  • 120
    禹迹漫漫,巴蜀存真

    巴蜀文明与舜禹历史叙事的学术综述 作者:翁卫和 引言:命题背景与研究视角 “巴蜀正是舜禹的历史叙事”这一命题,旨在探讨中国上古帝王舜与大禹的传说如何体现在巴蜀大地的文化记忆中...

  • 120
    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帝舜封殷人子契的商国研究

    古代典籍中的殷族起源与子契受封记载 中国上古文献为我们保存了殷族起源的传说和记载。其中,《尚书》《史记》《国语》《诗经》等典籍均涉及帝喾、高辛氏之子契(又作“子契”)以及契受...

  • 120
    “妇好墓”还是祖庙重屋?

    “妇好墓”还是祖庙重屋?——安阳殷墟五号遗址身份再解读 主流视角下的“妇好墓”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宫殿宗庙区附近发掘出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大型墓葬,即编号为“五号...

  • 120
    碳14断代的陷阱与被遮蔽的夏文明

    主流夏代断代:科学之光还是遮蔽真相? 中国20世纪末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试图用现代科学手段为夏朝建立精确的年代框架。这一工程广泛采用了放射性碳14测年法,并引入所谓的“...

  • 三星堆与汉族起源及“汉”字字源研究

    汉族的由来:起源于稻作农耕文明 汉族的起源与珠江、长江流域的稻作农耕文明息息相关。考古证据显示,三星堆社会已以稻作农业为主,并种植少量小米 。这种以水稻为基础的农耕经济奠定了...

  • 120
    以人为本:重构三星堆的历史画卷

    作者:翁卫和 三星堆人像与夏代传说人物的互证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像和神像,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夏代及夏以前的重要人物形象高度吻合,形成了考古实物与历史传说互相印证的局...

  • 120
    三星堆定夏

    夏王朝文明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夏王朝的家当并不是“几间矛草屋,或一些坛坛罐罐”。 真实的夏王朝当惊呆世人的眼睛! 如:三星堆神坛复原了夏王朝的“马王节” ——从“镂空马厩”...

  • 120
    夏王朝真实存在于华史上怎么会找不到?

    找夏困境与方向性误差 登封王城岗与二里头的“错位” 考古学界目前将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定为“夏早期”,二里头遗址定为“夏晚王都”。这种安排表面上似乎为“夏断代工程”提供了上下衔...

  • 三星堆坑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段被埋藏了几千年的历史真相—— 三星堆坑,其实是夏王朝的“天府神庙”,被篡政的异族人彻底摧毁,并深埋于地下。 ⸻ 三星堆的“天府神庙” 三星堆遗址,本是...

  • 三星堆坑的“空木箱与花玉刀”

    三星堆六号坑“空木箱”与花玉刀——早期华夏灭宗行为的实物证据研究 ⸻ 摘要 三星堆六号坑考古新发现的“空木箱”与唯一的花玉刀,不仅是文物学意义上的稀有器物,更是揭示早期华夏文...

  • 120
    三星堆能不能定为“夏早”?

    建立新的考古逻辑:以三星堆坑作为夏早断代核心 一、为什么需要新的考古逻辑 长期以来,中国早期文明断代工程的核心依据多集中在中原地区遗址,尤其是二里头、王城岗等。然而,这一“中...

  • 120
    蜀书《山海经》

    《山海经》与殷代“开明兽”——南夏文明的文献与实物互证 一、《山海经》是华夏文明的结晶 《山海经》是大禹、伯益治水过程中对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的记录,其成书年代应早于...

  • 三星堆夏文字侧证

    三星堆夏金杖与“西帝蜀禹”的文字侧证?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中,金杖一直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权力器物。本次所见的这根金杖,虽由民间收藏,但从形制、工艺、纹饰与文字来看,与“一号坑...

  • 120
    三星堆夏文字考证

    三星堆夏文字考证:早于殷商甲骨文的“过”国玉印 在中华文明的源流探索中,三星堆遗存再一次为夏文字的存在提供了实物证据。这方“过”国玉印,不仅形制精美,而且印文清晰,直接揭示了...

  • 120
    被误读的“司母戊、后母戊”大方鼎?

    此鼎是“司戊(司)妃大方鼎”。 司戊(司)妃大方鼎的出身与重要性! “司戊(司)妃大方鼎”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代祭器,而是深藏着虞舜、大禹时代九鼎制度与黄帝宗庙信仰的重要遗存。...

  • 120
    甲骨卜辞新释

    ⸻ 翁卫和谈殷商甲骨文的记忆与解析 ——从雨祈、祭祀到王室大典的历史再现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留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文字遗产,它不仅是记录,更是当时人们精神世界与政治生活的缩影。翁卫...

  • 120
    甲骨文“四方风”?

    甲骨文“四方风”新释:殷商的四方王鸟与古代帝系崇拜 这是一片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古人对“四方位”与“四方风”的称谓与象征。它不仅是天气与方位的记载,更是古代王朝观天象、...

  • 120
    夏殷周的区别

    夏殷周王朝的最大区别与三星堆夏王朝的独特性 作者:翁卫和 一、从考古视角看三代的文明形态 如果我们单从文献史料出发,很容易将夏、殷、周三代视为一条直线的历史演变: 尧舜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