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造字及其演变来讲。 “我”出现于甲骨文,字形像把有柄有钩的古代武器——戉(钺,大斧),斧口有一排锋利的锯齿。这是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
先从造字及其演变来讲。 “我”出现于甲骨文,字形像把有柄有钩的古代武器——戉(钺,大斧),斧口有一排锋利的锯齿。这是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后,不可徒行也。” 我的理解:绝大多数注家都把“请子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我的理解:鲁哀公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多了三句话12个字:“有颜回者好学,...
九月金秋,本应神清气爽,而我却度日如年。 因为我们搬家了——学校从博园校区搬回竹香校区,重建完成投入使用,这是好事,怎么就度日如年呢? 从8月24日走进崭新...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我的理解:“圭”的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此说与《说文》异,然当下见者皆如此形)。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我的理解:被孔子评为“孝”的,闵子骞是唯一。故事是:闵子骞的母亲早逝,父亲续弦又生二子。继母给自己的孩子穿的是棉衣...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我的理解:这句话中的“说”与《学而》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是一个意思,都读“yuè”,通“悦”,即...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我的理解:这句话产生了“孔门十哲”,也产生了“孔门四科”,对后世影响极大...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我的理解:古注多把第二、第三章合在一块儿来注释,认为第三章“孔门十哲”就是第二章“从我于陈蔡者”。孔子困于陈、蔡是在公元前...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我的理解:本章理解的重点是“先进”“后进”,古人的解读无外乎“先辈后辈”“先学后学”两种...
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https...
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我的理解:学文言特别繁琐的就是字义的诠释,所以每次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有误解的章节都要花很多口...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的理解:这句话我们比较熟悉,子思在《中庸》总结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何谓“达德”?“德”与“道”为体用关系...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的理解:“凋”,有的古本或引用本作“彫”,但是绝大多数古本都作“凋”。因为“凋”为凋零义,而“彫”为刻镂义与“雕”同。从物...
子曰:“衣敝缊(yùn)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我的理解:“不忮不求,...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的理解:三军,春秋时期指上、中、下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我的理解:这句话在《学而》第八章出现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因...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我的理解:古文“语”和“言”有很大区别,“语”是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