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论语.子罕》第三十章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我的理解:学文言特别繁琐的就是字义的诠释,所以每次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有误解的章节都要花很多口...

  • 《论语.子罕》第二十九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的理解:这句话我们比较熟悉,子思在《中庸》总结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何谓“达德”?“德”与“道”为体用关系...

  • 《论语.子罕》第二十八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的理解:“凋”,有的古本或引用本作“彫”,但是绝大多数古本都作“凋”。因为“凋”为凋零义,而“彫”为刻镂义与“雕”同。从物...

  • 《论语.子罕》第二十七章

    子曰:“衣敝缊(yùn)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我的理解:“不忮不求,...

  • 《论语.子罕》第二十六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的理解:三军,春秋时期指上、中、下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

  • 《论语.子罕》第二十五章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我的理解:这句话在《学而》第八章出现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因...

  • 《论语.子罕》第二十四章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我的理解:古文“语”和“言”有很大区别,“语”是双向...

  • 《论语.子罕》第二十三章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我的理解:“后生可畏”是孔子名言,沿用至今,其义无迁。正因太熟,故而容易断章取义。因...

  • 和光少年(歌词)

    和光少年 惠风和畅花草香,勤蜂采蜜忙; 纸鹞逐云天地旷,远山沐晨光; 立己达人承祖尚,责任扛肩上; 知行合一利家邦,和光飞梦扬; 我们是时代的和光少年, 我们是幸福的和光少年...

  • 《论语.子罕》第二十二章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我的理解:本章夫子以物之实喻人之实。《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在“苗”字下对“苗”“秀”均有较为详细且可信的考...

  • 《论语.子罕》第二十一章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我的理解:这段话断句不同,意思就完全不一样。如果是读成“子谓颜渊曰”,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说的是谁(其),没...

  • 《论语.子罕》第二十章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我的理解:一眼就能看出来,孔子在赞美颜回,赞美他什么?赞美他说了就去做,从不懒惰。好像也很平常,其实一点也不平常——先哲们大多...

  • 带着父爱当校长——之四

    昨日陪客,习于礼数,略饮几杯,而今仍作宿醉朦胧——本就身弱体衰,奈何八年折磨,更如风中之烛,故新冠之后,再无自斟自饮之怡然,更无觥筹交错之豪爽。虽为略饮,亦难胜酒力而作...

  • 三才和韵,九九归一——2025年新年寄语

    一腔热血,两袖清风,三方合力宣正气;三尺讲台,双声叠韵,一世奉持唱和谐。这副长联是我在除夕夜创作的拜年贺辞,虽然无法囊括办学九年的全部业绩,却是竹香九年的精神写照——正...

  • 2025春节自创对联

    1.集体回复联:一腔热血,两袖清风,三方合力宣正气;三尺讲台,双声叠韵,一世奉持唱和谐。(一二三,三二一) 2.给小妹家的:顺风顺水顺时代,纳喜纳福纳吉祥; 3.给大妹家的:...

  • 《论语.子罕》第十九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我的理解:这章是成语“功亏一篑”的源头,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言下之意”却回味无穷。“篑...

  • 《论语.子罕》第十八章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的理解:“德”在“前言”部分已有详细论述,这里想提一个问题,孔子为何用“德”而不用“道”?从逻辑上讲,“道”为体,“德”为用...

  • 《论语.子罕》第十七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的理解:这也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一句话,当年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时间就像是流水一去不回,大家要好好...

  • 《论语.子罕》第十六章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我的理解:《学而》第七章解释过“事”,解释为“侍奉”固然没毛病,但感情色彩浓厚,还是根据其...

  • 《论语.学而》第十一章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我的理解:南怀瑾先生对宋儒的解读做出了批评和更正,但是也有的说法未必就是确解,例如南师说“志”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