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云南
  • 暗示

    都知道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积极的暗示带来正向的效果,消极暗示带给人们是负向的、不好的效果。对于比较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比如别人一个眼神、无意识的一句话、...

  • 说与做

    昨天的分享是“为何要在对方的脉络里工作”,即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今天面对来访者时,却没有做到在她的脉络里工作。所以,即使理解了理论上是怎么回事,落到具...

  • 四块钱带来的踏实感

    手机发出电量不足的提示,一开始并未在意,现在满大街各种店铺前都有美团的租用充电宝,然,让我差异的是医院竟然找不到有租借充电宝的那显眼的一块黄。这下有点着急了。事情还没有办...

  • 为何要在对方的脉络中

    为何要在对方的参照架构下、在对方的脉络里对话或工作?我理解,首先要理清楚自己的角色,比如是咨询师,还是家长,又或其他角色。其次是你为何要与对方工作/对话,你的目的是什么呢...

  • 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

    就常见的情绪,如焦虑、紧张、愤怒、担忧、难过、悲伤、自责、内疚等,每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期待/愿望。情绪不同,背后的期待也不同,或是对自己的或是对他人的。期...

  • 关注个性,发展优势

    后现代强调的是“世界多元,各有道理”,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尊异,即尊重差异、接纳差异、发展差异。我理解,作为一个人,首先你是一个合格的公民,遵纪守法,不做危害国家、集体的事情...

  • 关注个性,发展优势

    后现代强调的是“世界多元,各有道理”,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尊异,即尊重差异、接纳差异、发展差异。我理解,作为一个人,首先你是一个合格的公民,遵纪守法,不做危害国家、集体的事情...

  • 功到自然成

    改变或自我成长总是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会起起伏伏、反反复复个不停。如果一有反复就放弃,那么一定又会回到原点。如果相信这样的反复、起伏是正常的,是螺旋式上升...

  • 建构解决之道

    再次跟着刘老师读许维素老师的《建构解决之道》这本书,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常听常新”。每听一次、每看一篇都会带来不同的思考、感悟和启发。因为每一次听或看时,自己的理解、实践、经验...

  • 生离死别

    舅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要求出院回家准备后事。回家后舅的情况并非如医生所料,状态还不错。或许是血亲关系,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似乎感应到什么,比往常显得很是急切地要联系舅。当天...

  • 什么都会

    看着大多数时候已然不记得自己儿女的父亲,对我弱弱地说想吃回锅肉,第一反应是我不会做呀!然后笑着对父亲说,下午去给你买,不过中午有鸡肉吃。父亲有些失望底下头,眼神也耷拉下来...

  • 读书笔记之第二序改变

    关于第二序的测试 关于一个由9个黑点组成的正方形图案(大多数人一眼看过去,应该和我一样在脑海中自动化将9个黑点自然连接组成一个正方形,而非只看成是9个黑点)。要求是要让人...

  • 闲话中秋节

    年年都过中秋节,年年都知中秋节吃月饼,但了解月饼的来历吗?双节前,社区组织大家做月饼活动,对于动手能力极差的我,积极参与其中。开始动手做月饼前,主持人先科普了一下关于月饼...

  • 土瓜冲村一日游

    土瓜冲村是云南省曲靖市下面的一个村庄,因盛产土瓜而得名,村庄位于古驿道旁,具有驿路文化特色。近年来通过盘活77间闲置农房,引入文旅企业开发民宿、咖啡馆等业态,打造“轻介入...

  • 时代印记

    在小区散步时,追随刺眼光的方向看去,一个明晃晃的东西是发光点,走过去,弯腰仔细看,原来是一枚五角钱的硬币。然后喊外甥女五岁的儿子捡起来,他看上去一脸茫然,低头看却并未动手...

  • 有它不显,没它试试

    记得评残鉴定的时候,同样是手指头受伤,但大拇指评定的等级要比其它指头高一些,因为大拇指对人的功能、作用更强,残缺后对人影响比较大。当时不太明白,觉得大拇指较其它手指头短小...

  • 读书摘抄之问题的持久性

    MRI对问题的观点: 认为问题是由当前不想要的行为所构成的,很少重视去推测患者过去或内心深处的潜在因素。更看重的是问题是什么?在什么方面他被视为一个问题以及被谁视为问题以...

  • 读书会之案例启发二

    先看书上案例的一小段。来访者是一位妈妈,因为担忧青春期孩子的交友不慎。严格批评孩子判断力低,封锁孩子对外界联络方式。孩子表示不满,与之产生激烈冲突。妈妈感到十分挫败,寻求帮助...

  • 读书会之案例启发一

    先看书上案例的一小段。来访者是一位妈妈,因为担忧青春期孩子的交友不慎。严格批评孩子判断力低,封锁孩子对外界联络方式。孩子表示不满,与之产生激烈冲突。妈妈感到十分挫败,寻求...

  • 爱与规则

    专家说父母对孩子态度上要温和,言语上要积极、正向,语气上要柔和,语速上要缓慢,这样父母说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心入进脑。专家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