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推荐语:如果文字是镜,那么这篇直白便是镜中镜,也可以说是元叙述的一种创作方法。文本层层嵌套,虚实结合,试图把读者也拖进了这场关于身份继承的游戏。哈哈,写得真的跟真的一样。
回到正题。我可能是简书里看罗讷的文最多最细的读者之一,但我的狂热程度和对罗讷老师的理解显然不及文中这个叙述者,原因是我的天赋远没有他(他们)高。罗讷的文字有一种极致的绚烂,同时又有一种极致的病态,属于很有辨识度的那种文本。从我第一次刷到他的文开始,他的创作水平显然提高了很多,每次阅读后我都会有一种“写得也太好了吧,虽然我也不确定自己看到的是不是他想表达的东西”这种想法。这篇文先是提出了账号继承的荒诞的设定,然后这个叙述者对罗讷的文风进行了解构和模仿,最后他又宣布其实他就是罗讷,我读完之后首先的感觉是,真是羡慕作者完全沉浸在小说创作的乐趣之中啊,其次才回到作者对文学创作体验的独特感受上来。阅读是危险的,创作同样是危险的,因为文字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媒介,而是具有生命的寄生体,它们会钻进你的眼窝,篡改你的记忆,直到你再也分不清是自己的在解读文本,还是文本在解读你,创作行为本身会异化扭曲,最终重构一个人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