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一、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通过板书“混合物=食盐+水+沙子”帮助学生理解混合物的组成,进而思考如何分离。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二、老师不断激励学生探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也非常值得称赞!学生的科学探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我们期待孩子们在生活中去运用。
    三、本课的一些小建议:
    1.深入分析本课教材:
    本课是《水》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实际观察活动,认识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本课是重在培养三年级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经历过程不断总结反思来发展认识、提升能力的一节课。所以,本课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本课中学生要用到筛子、搅拌棒、烧杯、滤纸、酒精灯、蒸发皿等器材,完成筛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四个实验操作。涉及的过滤、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水这两个规范实验操作,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35分钟时间内,要落实这两个规范操作,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操作实际只是验证学生想到的分离办法是否可行的过程,而非本课要培养的主要技能。所以我们可以调整实验器材,降低实验操作难度,科学分配课堂时间,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理有据的思维活动。
    2.可以增加“有结构”的材料,搭建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架。本课需要分离的是对象是食盐和沙,两种物质颗粒大小差不多,用一般的方式是无法进行快速分离的。需要想到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同的特征才能找到解决办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适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增加有结构性的材料(大米),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因为分离大米与食盐、沙三种物质,学生会想到先用筛是因为它们颗粒大小不同,让学生找到分离方法与物质特征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思考食盐、沙两种颗粒大小差不多的物质如何分离,通过寻找两种物质更多不同的特征从而想到解决办法,建立起特征与方法之间的关系,从固体分离逐渐过渡到固液分离,为学生解决更复杂问题找到了方法,让学生思维逻辑上更加缜密和周全。
    3.删减记录单,实验器材可简化,重点落在分离这三种物质的思维过程。本课活动手册上是对食盐和沙两种物质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对于学生来说,食盐、沙都是熟悉的生活物质,在二年级也已观察过食盐和沙,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特点是很熟悉的。本课此处的观察记录的目的是要通过找不同,想到分离方法,而食盐和沙是否溶解,是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所得,是学生的经验之选。因此可以删去对食盐和沙观察的记录。如果规范进行过滤和蒸发实验,耗时长,我们可以选择便于操作的挂耳式滤纸,容量大,过滤快,便于观察到实验结果;同时用点火器、蜡烛、长柄勺加热蒸发食盐水来替代酒精灯加热,降低实验操作难度,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理有据的思维活动,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回顾、整理与总结。

    教学反思:三上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在对橡皮泥、纸进行变化时,学生对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存在争议:比如改变橡皮泥时,有2位学生加了水,让橡皮泥变软了,于是认为橡皮泥从固态变为了液态,变成了新的物质;而在改...

  • 1、学完这一单元,李老师通过布置前任务找家里面哪里用到了磁铁,将学习前置,使课堂中的交流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学生的想象和经验,也不是学完再找的验证,我觉得这个调整非常好。对于耳机里是否有磁铁,学生检验方法的讨论比较重要,是对磁铁性质的充分应用,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引导。
    2、《通过感官来发现》这一课老师根据实际调整材料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五种感官观察物品时,学生的兴趣圈子饼干或能不能用尝的方法,就不太关注其他感官得到的信息了,我们可以先把其他三种物品让小组自主观察,饼干带着学生先集体看,闻,摸,最后再尝,延迟满足,可能观察会更有效。

    第十二周《磁铁和我们的生活》+《通过感官来发现》

    由于部分班级进度不一样,所以这周一些班上了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一些班上了通过感官来发现,所以这一周就这两课来写反思!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由于每个班的学生都买了一盒磁铁...

  • 1、 程老师注重了解学生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结构的梳理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教学更有针对性。
    2、 小朋友当模特在门后,让其他同学画我觉得这样的效率不高,而且学生也不是真实的画,准确性也比较欠缺,可以让学生躺在一张大白纸上,画出他的轮廓,观察人的轮廓图,进行折叠,可能更直观有效。
    3、 从整体到部分,从外部到内部的观察,除了方法的引导,我觉得要让学生明确我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猜测身体内部有什么。
    4、 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我觉得程老师有意识的在进行课堂组织与管理,这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在活动前明确方法时就提问,要能听到身体内部的声音,我们要如何做?让学生自己明白原因,更能有助于他认真进行探究。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反思

    我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和人和人之间的异同,这个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打开思维。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身体的了解主要是知道自己有五官,有四肢或者一些零散的部位,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

  • 敬老师在本课中善于引导和追问,让学生理清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小车动起来,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老师也注意到小组合作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干预与制定规则,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针对器材问题,爱牛工具箱的小车不会散架,比较适合本次实验,建议更换。隔着物体吸铁实验建议准备材料时就准备有结构性的材料(材质、大小、厚薄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在实验中去自主发现,自主建构。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反思

    本月开展了科技节活动,课时做了一些调整,所以本周二年级上的内容为《磁铁能吸引什么》。 这节内容离学生上次学习磁铁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出...

  • 饶老师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注意规范学生的科学用语,并且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不过引入时,可以将手持去吸引小车的磁铁用白纸保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猜测什么情况下会吸引小车,什么情况下会推开小车,更好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同时探索其他形状的磁铁是否有相同规律时,可以带领学生先认识下每种磁铁的磁极在哪里,毕竟本课的主题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认识了磁极,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才能更准确。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本周我上的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经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磁铁已经非常熟悉,私下也常常自己玩磁铁,大部分孩子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相互触碰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但还不能系统的总...

  • 敬老师本节课准备充分,材料丰富而有结构,而且特别注意细节:比如编号+名称记录,便于学生思维链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回顾材料,便于总结发现;最后教室测试强调每人两次,小组合作有指导。这些富有针对性的举措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很值得学习。(李建霞)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反思

    这节课其他老师都已经上过了,看了老师们的反思,给我这节课提供了很多帮助。 首先材料准备要充分,在一节课的最开始,给孩子们了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磁铁,有一些磁铁孩子们见过,但是不能...

  • 饶老师不断在试验当中调整教学,非常不错。体验磁力可以让磁铁在小车上方移动,这样成功率比较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第二个实验我觉得材料的结构性也非常重要,因为要让学生体会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之前不接触实际就是隔着空气吸铁,现在探索隔着固体、液体。固体、液体可以有不同材料种类,固体、液体可以有不同厚度,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可以隔着一些物体而不是所有物体吸铁。对于水,我觉得老师思考的很深入,完全可以不用小车,换成其他物体来操作,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了解磁铁是否能隔着它吸铁。(李建霞)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反思

    本节课先对拉力与推力进行了讲解,因为小车较轻,所以我让学生推拉课桌进行体验。为了让学生都能体验磁力,我让每个学生带了一块条形磁铁去试一试,结果发现由于每个学生手里都有磁铁,很...

  • 1、李老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引入环节,减少不必要的问题,目的更明确,也越来越聚焦,迅速进入本课主题,节约课堂时间。2、李老师也能根据实际调整实验材料,及时增减,这点非常棒,因为我们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明确我们材料的目的和结构特征,进行有效替换是可以的。3、老师能及时对学生更多的发现予以肯定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对于本课的时间分配问题,建议:1、引入聚焦探究问题缩短至3分钟;探索环节建立磁性和丰富磁性认识,预计时间35分钟;拓展活动中运用“磁性”解决问题:寻找教室里的铁制品、分离分离木屑和回形针的混合物。预计时间2分钟。2、学生规范实验的问题,一是我们实验前可以进行方法说明、演示,二是实验时发现立刻进行纠正,告诉学生这样实验无法准确判断物体到底能不能被磁铁吸引,因为有磁化现象,有其他物体干扰。(李建霞)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反思

    本周开始二年级就进入了《磁铁》单元的学习,这周学习的内容是《磁铁能吸引什么》。 引入环节利用钓鱼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磁铁。整个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

  • 本课是磁铁单元的起始课,谢老师在上本节课我时我觉得比较好的是:1、注重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认知后展开教学。2、善于思考和关联,想到上学期所学的材料单元丰富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对于老师纠结的问题,彬彬姐已经在群里做了一些说明,都是我们可以共同学习的。同时,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1、精简材料,减少非金属的材料准备,准备足够多金属材料即可(没有足够多分组的还可以进行演示,比如金戒指、银项链)。因为磁铁很多都是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学生认知的难点就是磁铁到底吸铁还是吸金属,所以我们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准备书上的18种材料,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2、学生分组材料提前编号,学生能对照着实验器材快速思考与分析,并且材料与编号分离,学生思维不好链接。3、可以在板书设计中用编号的图片进行分类板书(能被吸引,不能被吸引的物体),总结时学生会一目了然通过板书发现能被吸引的物体特征,便于总结和分析。以上仅是自己的一些思考,我们一起努力让本课活动更高效,更落实。(李建霞)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反思

    本课是磁铁单元的第一课,了解学生对磁铁的原有认识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上课时由学生玩过的“钓鱼”游戏引入磁铁的概念,然后介绍常见的磁铁形状,在这个环节,学生会提出磁铁的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