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给学生提了一条重要建议: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给学生提了一条重要建议: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
谈到职业发展,大家都会说:找到优势、发挥优势。 发挥优势没错,但是如果仅仅盯住优势,会出现后继发展乏力的情况,越来越多35岁现象,很多都是这种情况,优势并一定不能让人职场常青...
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越来越向拥有先进数字技术的大型全球化公司倾斜;想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取得成功,志向远大的人必须懂得将不同的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 ...
俞敏洪老师在他的公众号“老俞闲话”发布了一篇文章:2023年,我们做什么? 他提出了一个关键词 -重建。提出2023年要“重建”,要重建生活的秩序、重建职业的秩序、重建关系的...
你是否遇到这些情况? 跟领导汇报,准备了一晚上,汇报时,领导突然问到你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语无伦次,灰头土脸。 给客户汇报,准备了30分钟的PPT,客户的领导临时有事,...
前几天,“乐视”发布公告,施行四天半工作制,被推上热搜。 听起来是好事,拿同样的薪水,工作时间少了,等于变相涨薪,何乐而不为呢? 工作时长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很值得探讨。 这...
今天,朋友请客,因为他儿子考取了中科大少年班,疫情原因,这是一顿迟到的酒席。 从儿子上小学开始,他们就转战上海,儿子到哪里读书,就搬到哪里。小学、初中、高中搬了三次家。 他的...
2023年怎么过? 网上有很多说法, “专家们”大都给出比较谨慎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要稳,不要盲动;尽量压缩开支;主动成长,为未来蓄能。 我特别想分享一句话:2023年,要...
00年的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的中关村公司; 05年好学生进入了诺基亚;土鳖毕业选择了卖鞋卖袜子的阿里; 10年优秀的毕业生留学留在美国;土鳖毕业生去...
刘润老师的公众号最新的文章《2022,卧倒;2023,匍匐前进》,形象描述了2022的状态,并指明2023年的应对策略。 2022年,疫情反复之下,行业不景气,企业减薪裁员,...
被资本清盘后、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俏江南后,64岁的张兰,靠直播又重回公众的视野。 感染新冠仍然在做直播,64岁靠直播带货托起麻六记,她依旧是那个女强人。 人在低谷反弹不容易,...
学会营销自己,才有希望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之前读什么学校、什么成绩水平、有过哪些实习经验,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定型,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把自己卖出去,尽量卖个...
“我有装备我要你干什么,你既然能当团长,就有能力去搞枪,要不然就回家去抱孩子。” 这句话来自著名抗日热播剧《亮剑》,是旅长说给团长李云龙的。 《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团长不但要...
频繁跳槽者容易被PASS,在一家公司待得太久一定是优势吗? 不一定,回答不好会成为劣势。 昨天给一个求职者做面试辅导,谈得很尽兴,快要结束时,她提出一个问题,咨询我的看法。 ...
普通年轻人的出路就在于先做好“普通人”,不要认为做好普通人容易,因为世界上99%以上的人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从出生一步步前行,上大学、工作、组建家庭、为人父母… 想想作为普通...
就业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向往互联网行业,六成受访者会因为没有成长空间跳槽」。 让我联想到股市,当牛市来临时,不管有没有炒股经验,都往里挤,买菜的老太太都在讨论股票,最后的结...
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上。 重要的人生道理很多,但是如果说时光倒流,我会带着这三条人生道理重新来过,相信会收获大...
初入职场,需要注意的事情有不少,学会“职场社交”是第一条。 职场新人在职场社交上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拒绝社交。 拒绝社交跟当学生的经历有关。在学校里,只要自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