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禅的大前提」 让心在不间断的时间内保持安乐,远离会打乱安定感的不良因素。 初禅~「离生喜乐」 透过出离「欲贪、恚害、掉举或散乱、昏沈或睡眠、疑」而产生出喜乐。关键在于:...

IP属地:山东
「色界禅的大前提」 让心在不间断的时间内保持安乐,远离会打乱安定感的不良因素。 初禅~「离生喜乐」 透过出离「欲贪、恚害、掉举或散乱、昏沈或睡眠、疑」而产生出喜乐。关键在于:...
「色界禅」:心不受到焦恼,不会因为羁绊和负担,让观察力和智慧变弱的状态。 透过对注意力的正确导向,调整对境界的反应模式,得到更省力的满足感。 「色界禅」的定义 原始经典从: ...
摘要:朱倍贤教授所开示的《有关原始佛法的修行次第》一文 所谓“原始佛法”,是指自佛陀成道至佛灭后佛经第二次集结期间所传布的、以修学“解脱道”为基本信仰和准则的佛法系统。依据原...
佛陀所教的「定力」,是让心打开来,清新、欢喜,祥和,帮助我们了解活动与痛苦之间的关连。「定力」是完全与智慧、正知正念相结合的。而「五盖」会令智慧变得薄弱,让心变得没有力量。 ...
僧团中的学徒制 在佛陀的教法里,最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是透过团体中众多有出世经验的人,身心所流露出来的特质,自然而然服膺于佛法跟戒律。原始的僧团是「法」与「律」并重。传承上也强调...
「四圣谛」是统摄原始佛法修行的大纲。 一般人误以为「四圣谛」只是某种既定的哲学立场。实际上,「四圣谛」最重要的作用是在禅修技巧操作上。 以「四圣谛」来引导自己用功的方式和方向...
综述 佛陀的弟子应该要观察「五蕴」。不管是过去、未来或现在的;内在、外在的;粗糙、微细的;丑陋、美丽的;远的、近的,只要内心对其有「抓取的潜在力」,都是禅修中了知的对象。只要...
佛陀不是为了众生而出家 在原始的解脱道中,佛陀不因奇炫而伟大,而因他的「法」 能有效熄苦而伟大。佛陀作为解脱道的实证者、见证者、先行者,是仿效的典范。 原始经典记载,佛陀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