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了借片手续后的第二天,我和先生不到八点从宾馆出来,再次来到医院。
按照先一天专家的说法,我们将门诊治疗转到了预住院,决定早晨去医院把就诊卡里门诊的钱全部退出来。
截止那天,我虽然对继续在这家医院就诊有了疑虑,但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所以在专家提出预住院时,我也没有过多了解预住院的含义,就同意了她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她在护士站登了记。憧憬着万一这次能查清楚,先生就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了。而这一切美好的憧憬却被接下来发生的事彻底打破了。
正因为有了憧憬,也就愿意尝试,那天专家让我们往卡里充值四千多,我一想反正后续也要用,那就直接冲五千吧!
早晨办理好了门诊就诊的发票打印,退费等事宜,我和先生吃了个饭,取好下午借片的现金后就回宾馆休息。
下午一点半,我办理了退房手续,和先生重新来到医院。我们到医院时,距离上班还有一个小时,但医院已经人山人海。
患者患者家属为了及时见到医生,中午基本都不敢离开医院,这是我这一段时间陪先生就诊得出的结论。很快我们也就加入到了等待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行列,及早的侯在了病理科窗外。
上班后,一轮到我,我就迫不及待的对着窗口说出了我的来意,窗口的工作人员朝我扔出了一张申请表格,要我填。
拿了表格仔细看了一下,有几个空我也没有主意,不知道该填什么?只好再次拨通了第三方负责人的电话,咨询填表事宜,他告诉我需要借五张免疫组化片,十五张白片,理由让我填成“×××医院×××专家会诊”,在他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表格的填写,可在拿片时,才知道我们的片子只剩了十六张,一张免疫组化,十五张白片,我不知道这些到底可以吗?又一次打电话问了第三方负责任,他说应该可以了,一般有十五张就行,二十张的话就宽松一点。听了他的肯定,我急忙又返回到病理科窗口告诉工作人员,十六张就十六张,全部借给我就行,就这样我们总算是拿到了片子。
拿片子过程中又出现小插曲,需要缴一千元押金,这个缴费不能用卡和微信等网上缴费,必须是现金。现在人谁出门会带一堆现金,没办法先生又跑出去取钱,可谁知医院附近根本没有银行,人地不熟的,先生几经周折才找到了银行,取了一千元,缴到病理科后才拿到了借片。
在排队拿片时,我后面的一个患者主动和我搭讪,问我能不能让她先办理,她说她已经约了会诊的号,要不就来不及了,我向来是乐于成人之美的,就和她换了位置。不知怎么就聊到缴现金的事,她说可以去医院对面的超市换点钱,我才如梦方醒的说:这个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还让先生一个病人冒着大太阳跑了一大截子。
不由感慨,有时候我和先生脑子还是有点转不开弯,不够灵活,吃亏也是应该的,这次就诊就当花钱买个教训了。也当是花钱免灾吧!
我是个标准的唯物论者,而这次先生病了,我却是变得唯心了,开始期待有一些“意外和惊喜”的出现了。尽管唯物,但我始终坚信“爱出者爱返”,我和先生都是老实本份的人,为人热心,对人从没有坏心思,上辈子怎么样不知道,这辈子绝对没有干过坏事,所以我从心里还是觉得先生的身体肯定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由于两个人都是打工的人,有个小病小灾的,很少去医院,都是小诊所随便吃点药减缓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对于医院的就诊程序根本不懂,这次频繁的出入医院,也让我看开了好多事,理解了那些平常注重身体和健康的人,感受到自己以前活得真的太粗糙了,是该引起注意啦;也看懂了好多事,理解了那些医患纠纷中的患者和医生,而今的医生别说“医者父母心”了,有点医德的已经很少了,另外医院也早已变质了,完全商业化了。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里早已不存在了。
尽管如此,当我们病了,或者亲人病了时,我们还是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医生身上和医院方面。每个病患都是焦虑和不理智的,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的弱点,是医院敛财的温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用纷乱的思绪,和不成熟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经历,曝光一些医院,一些医生的行径,就是希望能帮到一些人在治病的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