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我开始按照框架,一步步往里面填写内容。引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每天都沉浸其中,看看文献,一天输出七百八字,觉得还挺不错的。我也真心认为自己确实有进步了,相比之前一看这么专业的东西都想逃离,到现在能静下心来去研读,有些东西也慢慢看出了它的门道,自我感觉进步了。
但是往回想,你的框架列不出来,所写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文献的梳理是去看大家都看了什么,大家都怎么写,然后梳理出来自以为的综述,所写的内容没有围绕一个你具体要做的事情梳理出一条线。所以到了研究设计那一块儿,我依然是不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的,只知道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而且在教师成长学院,老师也进行了这一个单元的设计。设计我会写,但是你所要描述的这个设计过程是为了解决哪个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一概理不清楚。当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到了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有些实在走不下去的问题和老师探讨的时候,老师指出了我的困境-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所以“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都是迷茫的。线没有理清楚,走的路肯定是歪歪扭扭,不明所以。我原来还想无论如何,先把初稿写出来,后面再让老师修改,可是当自己终于明白这个现状,我知道后续的补充没有任何意义,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焦虑、无助,我甚至可笑地让朋友帮我卜了一卦,结果当然是不通过。是呀,你都没有稿子,又怎么可能通过。但那一刻,我是真的崩溃了,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才能走到自己想要的远方。
我向教练哭诉,我也叩问自己,为何这个事情会困住自己这么久?是呀,为什么会困住自己这么久?你往回看自己的这两年,你为了论文投入了多少精力,没有付出,又怎么可能产出?而且,大部分的时间,自己都在情绪的纠结中,真正付诸行动的少之又少。只是在纠结有这个事情要去做,也在心里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自己不行,这是自己根本完不成的任务。在焦虑和无为中度过的时光,你指望能收获什么成果。而且我还不懂得和老师沟通,因为自己的无为,我拿不出应有的“作业”,又如何敢去面对老师。其实从最开始,我就是错的,老师说的问题我不懂的时候,我没有去问,只是答应下来,迷迷糊糊地不知道如何去做。这样下来,似乎也成了恶性循环。老师对我,是真的宠爱,我这样一个笨学生,她却那么偏爱,因为我,她开启了这一届的招生大门,可是我,却成了那个最最最不争气的,唯一没有毕业的那个。关于论文写作,老师给我讲的很清楚,只是我这个后进生没有文献的积累,还达不到理解的高度。老师尽她的所能,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让我参加单元整体设计的梳理和讲解,也为我搭建平台助力我前行。遇到相关的文献,也都发给我。我呢?
经过了这一场“撕心裂肺”,我也明白自己缺失的是一定要补回来的,着急没有任何作用。换个角度思考,我以前把时间都用在了情绪的卡点上,现在也可以无所畏惧,专注自己要去做的事情。虽然还是很对不起自己的老师,但是我想,就像自己对待后进生一样,我们付出了很多,只要他有进步,我们都是开心的吧。愿我这个后进生真的能有进步,我不敢表决心,是真的怕自己做不到,再让关爱我的人失望。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踏实努力向前,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研读文献,理清思路,不断前行。
静下心来再去翻看和老师的聊天记录,突然发现,我现在的选题和原来的选题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老师在最开始都告诉了我解决方法,可我理解不透。我向老师之前的优秀毕业生佩仪求助,她一看就知道老师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且很快就梳理出了两个可以通过的研究问题。当我把这两个研究问题发给老师,老师又进一步往后引导我思考的时候,我又答不上来了。是呀,这些问题毕竟不是自己思考梳理出来的,没有一定的积累,又怎么能接得住老师的追问。有不会的问题,我也开始问老师了,老师告诉我非常细致的行动指南,让我照做——文献综述包含教学设计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两个板块,可以围绕定义、内容、原则、模式等维度来写,写的时候都按照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的顺序来写。
接下来就是做的问题,我读了钟启泉、鲁子问的教学设计专著的文献板块,也在知网上查找何克抗等人的文献。最开始自己找不到教学设计的综述,在查找文献综述的方法时,看到可以检索述评、回顾、展望、发展等关键词,果然找出来很多文献。看、捋,自认为把这一块理出了一条线。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那块,我找不到相关的综述,其实之前也看了不少,但现在再去看,似乎又成了新的东西。现在是下载了王蔷、李宝荣等几个大家的文献在看,但是还是觉得自己走的路有些偏。
自老师布置完任务,又过了好多天,我又有些慌,希望蜗牛似的我能认真爬行,在文献中多多浸泡才能出来想要的东西。
唯有踏实前行,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