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上2.5《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是:
教学重点: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等。
教学难点:通过对室外环境的反复观察,充分调用感觉器官收集信息,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表达收集到的信息,以此来认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2.教学流程及设计环节
①聚焦:吃橘子/香蕉小活动(每周三学校都会发水果,回顾具体情境)
鼻子可以帮我们区分气味,那鼻子闻到的气味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出示课题)
②探索:
步骤一:室内指导(观察步骤、交流视频指导+根据图片展示记录板书绘画指导)
步骤二:校园实地观察
③研讨:我们观察到了哪些信息?反复观察会得到更多信息吗?
④拓展:如何保护眼睛、鼻子和耳朵?
3.反思
①外出观察指导。在外出观察前,我们现在教室里进行了详细的室外观察指导。具体包括通过视频进行“定点观察—观察顺序—观察方法—如何交流”,通过板书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如何先交流再记录。除此之外,提出要求:外出观察2人一组,和同桌一起,先观察再交流最后再记录。在这样的指导后,学生能够更加有序的进行观察,同时也能将无序的观察变得相对有序(但还是有学生会到处跑)。
②聚焦感官。本次属于室外观察,室内研讨的时间就不够,研讨我将它融入探索环节中,更加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交流。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分享时老师要注意交流倾听,比如“我摸到茶韵楼的瓷砖是滑滑的”“我摸到树很磨手”“我看到大树跟育仁楼一样高”“我看到了一群小朋友”“我听到了XXX在说话”。这些细节都能展示出小朋友们做到了观察后在交流。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观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比如瓷砖滑滑的,用眼睛能看到吗?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引起学生关注保护感觉器官。教参提供的两个引导性问题“我们观察到了哪些信息?反复观察会得到更多信息吗?”能够让学生再次回顾在观察中怎么做的,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通常更加注重眼睛看到了什么,“手摸、耳朵听,鼻子闻”使用相对较少,对于感觉器官的思考较少。这点可能还需要思考问题怎么设置,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充分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二、本期反思总结
本学期我再次任教一年级科学,新教材授课,课时有所减少,跟老教材是不一样的挑战。
做得好的方面:
1.优化课时分配。对比以前的课时,这学期课时少了一半。过去我会更加关注课堂常规的要求,这学期在课堂常规之外,会更加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观察、汇报以及记录。对于课时分配也会更加关注,比如实验进度,讨论深度等,都会进行一定的思考,以便教学任务能够正常进行。
2.关注新教材的改进与完善。今年任教新教材,新教材与老教材有些许不一样的地方,比如1.1《我们知道的植物》老教材有记录单,但新教材没有种植植物记录单;1.3:《植物长在哪里》属于新内容,关注植物生长环境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水生植物;1.4《给植物画张“像”》单列出来,更强调记录的重要性。至于二单元,生长应该是老教材二年级的内容,里面有一些活动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学生较难,比如2.3《游戏中的观察》探究多感官配合,但是学生有些感官确实配合了,就是反应慢一点,就是抓不住。
3.重视封面、科学家这样做以及单元前言板块。去年教学我对于这三个板块相对没那么重视,但是教材既然这么呈现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本期教学中,有专门的一节课负责这些板块的讲解和规则的介绍。
做得还不够的方面:
评价与常规要求:本学期由于时间的减少,在评价上我做的稍显不足。课堂上有对学生进行评价加星,但是学生科学教材的记录,目前一单元的我都还没整体批阅过,相对来说反馈就不够及时。低年级学生我感觉物质奖励可能更吸引他们,一点点小小的礼物,比如书签他们都能高兴好久,但目前为止,我还没时间给他们兑换。可能只有期末统一兑换礼物,分发表扬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