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3.4-3.5《机械摆钟》《摆的快慢》教学反思—合理调整实验安排,提高实验效率

由于这两课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进阶性,我是合起来上的。首先出示摆钟,让他们观察结构,认识特点,然后思考之前就提到的摆的等时性是什么意思,然后借助实验来验证。我准备了一个一分钟摆钟摆动60次的视频,学生能够发现一分钟摆动60次,那是不是一次1秒呢?我又让他们继续观察在这一分钟内的随机一段摆动,截取相同时间,如20秒,对比随机一段摆动次数是否相同,从而验证出摆的等时性。这时再出示另一个自制的摆,让学生预测,这个摆在20秒内摆动次数也会是20次吗?学生会有两种猜想,趁热打铁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束发现,来个摆20秒钟摆动次数并不相同,那摆的等时性只针对同一个单摆。接着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摆之间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由于黑板上有摆的结构,他们很容易想到可能与摆绳、摆锤和摆幅有关。考虑到他们对摆幅的改变不容易控制,这个因素是我进行的演示,剩下的是他们进行的。

在探究改变摆绳长度时,由于一共要做9次实验,我给每个组的定时是30秒,但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都没有完成(课堂上给了十多分钟),不是绑钩码出问题,就是绑摆绳出问题,又或者铁架台太过摇晃。考虑到实验效率我进行了改进,提前绑好钩码,每个组的摆绳长短不一,不要求每个组都改变三次,但是保证全班有长有短,然后整理出班级记录表,让他们分析与摆绳长短的关系。这样既方便学生操作和记录,又提高效率。后面再继续研究摆锤质量的影响。

关于摆锤质量,课堂上是挂了三个钩码,实验结果还是会有细小的偏差,我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可能是钩码多了,空气阻力过大,或者是摇晃太厉害,铁架台不稳等因素,此外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钩码竖着挂的越多,摆长其实越长。但是这些其实会影响学生的判断,他们会觉得有轻微影响。这个问题还值得再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本周,我参与了天回小学校新教师入格课的教学,感受颇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摆的构造,并...
    吴怡南阅读 1,050评论 1 0
  •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对钟摆以及自制单摆15秒摆动次数的重复观测,知道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永远快乐的苹果阅读 326评论 3 0
  • 本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学生在认识了日晷、水钟等计时工具后,将在本课继续认识一种更加精确的计时工具...
    弯弯月芽儿阅读 2,885评论 1 0
  • 【备课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重复观测发现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教学难点—根据钟摆的特点动手制作一个单...
    水云身_1aec阅读 534评论 2 1
  • 这一课的引入我依然是用复习导入的方法,从上一节课的水钟入手,先带孩子们回顾了水钟的运行原理,然后提问“水钟在相较于...
    709c2ca79234阅读 1,788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