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24 年 12 月 22 日晚 1 点 3 分 55 秒,太阳运行至黄道 270 度,冬至,这个古老而深邃的节气,携着凛冽的寒风与希望的曙光,如期而至。它宛如岁月长河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阴极之至,也孕育着阳气始生的契机,在天地间奏响了一曲阴阳交替、寒暖更迭的宏大乐章。
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阴气全年最盛,达到一年中的极点,也就是太极图中的太阴。看太极图,冬至点黑色部分最多,同时白色开始出现,黑色代表阴,白色代表阳。冬至点阴气到达极点,阳气开始生发,这就是阴极生阳。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 “冬至一阳生。”
冬至,是自然的节点,更是文化的传承。古往今来,它在中华民族的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冬至大如年”,这句古老的谚语道出了冬至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在这一天,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怀着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团圆的渴望,踏上归家的路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着象征团圆的饺子,或是烹制热气腾腾的汤圆,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驱散了冬日的严寒。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食物香气,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亲情的凝聚,是家的温暖与力量的彰显。在这简单而又隆重的仪式中,我们传承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让古老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从《易经》的视角来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之时。《易经》讲阴阳之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构成了世间万物。冬至日,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初萌,此乃 “地雷复卦” 之象。
复卦,一阳在下,五阴在上,象征着阳气开始复苏,虽微弱却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力量。正如《易经》所言:“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这一卦象启示我们,在困境之中,只要坚守正道,耐心等待时机,新生与希望必将如破土之芽,冲破黑暗,迎来光明。冬至的这一阴阳交替之理,与《易经》所阐述的宇宙变化规律相契合,它提醒着我们,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人生的境遇亦复如是。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应灰心丧气,而应如冬至之阳,虽微却坚,静候转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养生方面,冬至亦有着独特的意义与讲究。中医认为,冬至是养生的重要节点,此时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需顺应自然规律,合理调养身心。
饮食上,宜温热滋补以养护阳气,可适当多食用羊肉、桂圆、红枣等性温食物,它们能为身体补充能量,抵御严寒,助力阳气的生发。但也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进补而加重肠胃负担。同时,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应多补充水分,可常饮温水、热汤,保持呼吸道与消化道的湿润。
起居作息方面,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阴气,使身体在寒冷的冬季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养。正如《黄帝内经》所讲:“冬三月,此谓闭藏……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此外,适度运动也不可或缺,可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在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锻炼,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冬至还是一个审视自我、回归内心的时刻。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万物收敛,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远离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如同大地在冬眠中休养生息,我们也可以在冬至的静谧中,反思过去一年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这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契机,一个重新审视人生方向、调整生活节奏的节点。在这漫漫寒夜中,我们可以点燃一盏心灯,照亮内心的角落,驱散心灵的阴霾,让温暖与希望在心中生根发芽。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冬至过后,阳气逐渐回升,白昼将一天天变长,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它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希望与承诺,是寒冷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慰藉着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在冬至的怀抱中,感受自然的韵律,传承文化的基因,汲取生命的力量,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春暖花开。因为,冬至已至,春日不远,在这寒暖交替的轮回中,我们始终坚信,生活的美好如同那东升的旭日,必将冲破黑暗,洒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