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席丽丽
【打卡始于】2023年4月16日
【日精进打卡第168天】2023年9月30日
【今日读书】
【书名】《大概念教学》
第四章 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
三 评价设计的步骤
2、设计有效的最终评价任务
在大概念教学中,评价的效度最为核心的就是评价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大概念,因此设计单元的最终评价任务非常重要。
威金斯和麦克泰让教师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或理解问题涉及的内容时,是否有可能在评估方面仍然表现良好?”这是因为真的存在“学生并不理解但却可以答对题”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的评价任务考量的是“识记”而非“理解”。
【思】平时学生能做对试题但是思路是错误的,或者做对不会讲原因,开始我觉得困惑、不可思议,原来这都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造成的,老师们教学中也没有评价任务,不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所以想当然地以为学生都会了。
①最终评价任务应该包含真实性问题情境。
在整合性逻辑下,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是要看他们能否将大概念应用于解决真实性问题。因此,威金斯和麦克泰格主张将评价设计前置,就是要让评价设计与目标设计一致。
一般来说,最终的评价任务是包含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表现性任务。真实性问题情境可以防止低通路迁移。
【思】真实性问题情境,以前认为教学过程中需要“真实性问题情境”,这应该是学习性评价,课后作业也需要“真实性问题情境”,这是对学习的巩固、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和应用。平时教学中没有评价,或者设计表现性任务出现偏差。
②表现性任务要精准指向素养目标和大概念。
老师们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常常会出现偏差,表现为内容设计的偏差和形式设计的偏差。
a.首先来看内容设计的偏差。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传记”单元为例,教师原先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如下:
《美丽的颜色》中居里夫人的历史性时刻是发现镭,《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的历史性时刻是即使弹尽粮绝依然记录下最后的荣耀,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历史性时刻是什么?请写一篇自己的传记,你的传记将有可能被择选收录到学校校刊《星耀人生》的“人物传记”合集中,请你结合所读、所学、所知完成任务。
这个单元的表现性任务可以修改为如下: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亚运会运动员,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决定出版《星耀亚运》人物传记集。你作为《星耀亚运》(浙江版)的采编小记者,请选择一名浙江的亚运会冠军,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基本简介、运动经历、参加亚运会情况、赛场之外的生活等),若能采访则更好,为其撰写一篇传记。
b.其次来看形式设计的偏差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整合信息”单元为例,教师原先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如下:“请你搜索网络材料,介绍国宝大熊猫”。
这一单元的表现性任务主要需要修改的是形式设计——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这样就可以控制资料的多样化,留给学生整合的空间。具体修改如下:
你作为冬奥会的志愿者,需要制作一张大熊猫文化名片,向国际上的小朋友来详细介绍一下国宝大熊猫,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国宝地位、可爱外形、日常生活、美好寓意、过去的大熊猫吉祥物形象)来整合信息,当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补充信息,让这个可爱的动物形象作为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
【思】老师们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常常会出现偏差,表现为内容设计的偏差和形式设计的偏差。上面给的是语文案例,给到的启发是,老师平时教学中给到的作业太“宽泛”,不具体,没有真实性情境,学生可以回答的角度多,无法做到从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到能力。
大概念教学中,设计“真实性问题情境”单元的最终评价任务,有助于教师评价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