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对于语言的观点,多多少少和柏拉图是有关系的。柏拉图虽然没有全面讨论过语言的问题,但他认为人的心智是包含着某种先天的理性的,就是咱们没有出娘胎之前,我们就有某种先天的理性了。
他举了个例子,苏格拉底教一个小奴隶做一道几何题,小奴隶是文盲字都不识,但是就听苏格拉底和他讲,小奴隶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预先的几何学知识的前提下,就听懂了苏格拉底给他的那道证明题的意思,然后一步步就把证明题做出来了。凭什么没有什么文化的小奴隶也能够做出这样一道题目?柏拉图的解释就是,他心里面已经预先有理性的种子了。
接着这个话题,乔姆斯基就问了:0到3岁的小孩,通过很少量的语言的刺激,就能够很快地学会母语的语法,这件事情听上去是比较神秘的啊?为什么比较神秘?如果你认为他是通过归纳、概括和经验观察来学会语法的话,一个婴儿周围也就是爸爸、妈妈、姥姥、爷爷,就这么几个人,他们能说的话的数量你用录音记录下来也就这么一点,根本就是他的母语所能够拥有的表达式当中的一个很小的子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你必须要对这件事做解释,到底是谁教这些小孩子说这些话的呢?
我自己也有体会,身边一位朋友的孩子只有4岁,我觉得她现在的句法结构就相当复杂,经常会说从句了。像有一些很复杂的逻辑连接词,比如说“除非怎么样……”,“妈妈,我是不会再去背英文了,除非你再奖励我什么”。或者更简单的,就是“如果……那么……”,“如果妈妈你再多给我点奖励的话,那么我的表现会更好”,这话小孩都会说。这个非常奇怪,这个话爸爸妈妈并没有教他很多,“如果……那么……”该怎么用,“除非”该怎么用,可能就听了一耳朵了,怎么听了一耳朵就会了?那也太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