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期,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标志着社会开始正式地将其逐渐积累的知识、信念、价值观和智慧传递给新一代的时间点(人生而无知,却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罗曼.罗兰)。是智慧的教育?还是愚蠢教育?
阅读。
阅读包括大量的技能。从低水平的认知技能,识别单个字母,把字母和发音联系在一起,到高水平的认知技能,把书面词语与长时记忆中存储的含义匹配起来,并使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来确定句子的意思。
阅读技能的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如下图。
怎么学习阅读?在这里作者给出了美国阅读研究小组和美国研究委员会的建议,使用编码教学法。阅读时通过呈现作为阅读理解基础的基本技能来进行阅读学习。强调阅读的成分,如字母的发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语音,还有字母和发音是如何组合成单词的。阅读包括加工单词的各个成分,并把它们组合成单词,进而从单词中推测出书面句子和段落的意思。根据以上提出的建议,作为中国人,学习汉语,如何进行阅读理解呢?
智力。
作者给出的智力的定义,是指个体面对挑战时理解世界,理性思考和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心理学家比奈第一个研究出智力测验量表测量个体儿童的智力水平。他把个体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生理年龄,进行智力测验的儿童的实际年龄。心理年龄,具有特定实际年龄的人的智力水平。智商(IQ)等于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乘以100%。现在更多的智力测验量表出现。
一些发展心理学家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概念。流体智力反映了信息加工能力,推理能力和记忆力。晶体智反映了人们所积累的从经验中学到的能够应用于问题解决情境的那些信息,技能和策略。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八种不同的智力。它们彼此相对独立,一起发挥作用。如下图。
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智力三元论。他认为,智力由信息加工的三个方面构成:成分要素、经验要素和情境要素。成分要素反映了人们加工和分析信息的有效程度。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经验要素是智力中的洞察力成分,那些在经验要素上具有优势的人能够轻易地把新材料与他们已知的材料进行比较,并能以新颖和创造性的方式把它们与已知的事实结合并联系起来。情境要素涉及实践智力,或者说反映了我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方式。
通过把儿童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什么样是丰富多彩的?),增加他们的教育体验,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