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夸过孩子“聪明”吗?
如果说“夸孩子聪明反倒会害了孩子”,你相信吗?
因为孩子会把这个“聪明“当作自己先天的能力。他会认为自己“不用努力的聪明才是真的聪明”。
当孩子觉得努力是件很不值一提的事情时,如果任务变难了,很验证做得好时,为了掩盖自己做的不好,他会倾向于说“我干脆不做算了”。
在小学时,靠自己的小聪明成绩还不错,可到了初中,学科突然变得多起来,功课变得很难,学不会时,他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个聪明形象,最省事、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不学!
他不学,妈妈最多批评他不努力,但还是个“聪明”的孩子。
回想一下,身边有没有家长说过自己的孩子: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努力!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愿意背!
这都是夸孩子“聪明”的后果!
这种夸法是在夸天分、夸聪明,让孩子相信他的能力是先天的,是固定不变的。这也被称为僵固性思维。
当持有僵固性思维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会认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没有天分,所以没有办法,选择放弃。
如果我们换一种夸法,夸努力!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找对方法就可以提高。这种思维称为成长性思维。
当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会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能力自己暂时没有,但如果学会它,找到方法,他就能具备相关的能力。
两种夸法差异的核心就是:能力是先天不变的,还是后天可以提升的。
如果是先天不变的,那其实自己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是不可控的,就会听之任之;如果是后天可以变化的,而且可以通过自己想办法来提高,那就可以控制,就可以去努力获得。
接下来,举几个正确夸孩子的例子,可以做为参考。
例1:当孩子把所有的错题全都抄了下来,抄在错题本上,我们可以这样夸他:“我看你把所有的错题都清清楚楚地抄了下来,下次这种题你再遇到就不会错了!孩子,你真聪明!”
例2:当孩子学了一种题的新解法,在做下一道题的时候,他就把那个新解法给用上了,我们可以这样夸他:“我看到你刚才新学会的解法马上就能运用了,举一反三,孩子你真聪明!”
如果我们把聪明“包装”一下,让这个聪明结合具体行为,变成可以控制的、可以提高的能力,让孩子形成成长性思维,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