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第55章。
先做点笔记,然后慢慢悟。
首先读到的实这一句话:儿童在入学以前,是处于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创造的一个迷人世界的包围之中。
那么,孩子入学之后呢?作者认为学习不应当变成学生活动的单一项目,儿童要不感到枯燥。读到这里,感觉不只是对小孩子,其实我觉得对中学生、大学生也是适用。丰富、有趣的课堂孩子应该都爱吧!以我个人经历来说,我是非常喜欢有趣的课堂的。记得上大学时,我们系女教师不多,有一位前辈上课,一直就是写不完的笔记,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直写。如若讲那么几句,就会让人很瞌睡。本来知识点就有点无味,只要老师开口,人就容易犯困。
在这里,作者说,要使学习变得很轻松。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训练儿童去从事人生最主要的事业——从事严肃的、刻苦而持久的劳动,这种劳动没有紧张的思考是不可能的。当然,作者在这里主要是说小学。继续往下读,摘抄一些笔记。
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脑力劳动才可能成为儿童喜爱的事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如果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渐训练刚入学的儿童习惯于在教室上课。在教室上课是从事脑力劳动最有利的环境。
在课堂上使学习形式多样化,可以说是教育学上的“窍门”之一。
从这几点来看, 感觉每一点都值得去思考。
学习的过程肯定是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养成专注的能力。尤其是大家都待在同样的教室里,面对同样的老师,每个人专注力不一样,每个人面对困难的能力不一样。老早培养孩子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改掉懒的习惯。
学习形式多样化,这一点我也觉得很受用,单一的形式容易出现枯燥、无味的现象,从我自己来说,我很喜欢形式多样的课堂。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感觉多样化的课堂参与度也高,教学效果也好。
孩子从学校离开回到家里,一定要休息的。那么,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不布置作业呢?从身边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业还是有的。回到家里,孩子独立地从事脑力劳动——完成作业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但是作业太多,可能会孩子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还是要想办法让孩子的精力得到补给。
可以去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劳动,读一些有趣的书,参观旅游,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精力的补给方式,让学习成为有趣丰富的世界,我觉得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