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对教育的思考上,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相信遗传是具有决定影响的因素。遗传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人性。比如我有一些朋友三十来岁就开始发愁,然后头发也掉得越来越厉害,通过了解得知,他们家的长辈也是这样。我就劝这些朋友不用发愁了,就算想再多的办法都没用,因为这是遗传。头发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得到,但还有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
一个人的很多优势,其实并非都是后天习得的,而是遗传,遗传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遗传,虽不是全部,但他决定生命中最长或者最短的东西。一些最为显著的东西往往来自遗传。在教育中,不要一说遗传就觉得这是一种消极的东西,我觉得它是积极的——这样你就能很公正的、很有信心的、充满热情地去接纳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与特点,这很重要。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我为什么像母亲,不像我父亲”“我天生就是这个样子”。
我特别强调,在教育中,越是低年龄段的教育,越要顺应人的秉性。其实小学生的觉悟能力是极低的。老师希望他觉悟,“怎么我给你说了六遍还改不过来”“我都跟你说了八遍了,你怎么老是不听呢?那个周同学,我说一遍他就听了”……这时候,你会觉得周同学很聪明,而那个同学却很笨,其实不是这样的。也许你已经说了五六遍,但他没有一点印象,是因为他不注意听——老师说的别的事情他都记得,为什么这件事反而记不住呢?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真的听进了他想听的东西,而他不想听的东西却没有听进去。这不是选择性听,选择性是一个人的主动选择,而这是自然选择。这时他的觉悟还没有到来。比如有些老师觉得某些方面学生一直改不了,其实是他真不觉得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