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普利辉老师于2022年,是在张文质老师第七期教育写作班。普老师和我的年龄相仿,来自云南普者黑,中等个头,黝黑的皮肤,睿智憨厚,真诚质朴。之后我们还有过几次交集,我报名参加文质教育研究院“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课程学习,他是班主任;我加入全国第3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他是导师;我成为全国第八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营员,他是分享嘉宾……如今,他的书《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正式出版发行,我是忠实的读者。手捧普利辉老师的作品,敬佩感油然而生。
一、优秀源自热爱
李晓霞院长在序中提及:“像普利辉那样,成为中国教育脊梁式的普通教师。”中国教育脊梁式教师,令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普利辉是彝族人,是一位充满教育情怀的中国乡村教师。所在的学校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腻脚彝族乡,地处高寒山区、条件艰苦。从1998年中师毕业至今,一直坚守25年。在这2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像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一样,日复一日又年复一年地耕耘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但他又不平凡,那种超乎寻常的热爱、责任与担当,成就了今天的他,朴实、真诚、坚定、专业。
《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共有五个章节,包含“有效教学、教育科研、专业成长、家校共育、思行结合”。这是一本让一线教师从平凡到优秀的实践指南,这也是一本“如何从走稳到走好”教师进阶式成长的培训教科书。作为教育人,我要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执着本职工作,期盼自我革新,不断梳理与凝练教育成果。我要和我的伙伴一直葆有对教育的热爱、忧思和韧性,努力成长为像普老师一样的中国教育脊梁式教师。
二、优秀源自执着
生命化教育的发起人张文质老师推荐词中提及:“普老师大概一直没想过要成为一位教育专家,他总是想着‘我要怎么做’‘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要怎样继续成长。’这些话题。”这就是我认识的普利辉老师,普利辉老师在《提升自我,从觉察自我开始》一文中提出:“不要等待,等待环境的逼迫,等待问题的逼近,等待没落的来临。要时刻准备着觉察自我,要时刻坚信:你不可能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人,但你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从反复阅读中,我默默地在心底里种下了三颗“相信”的种子。
相信读书的力量。从书中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要坚守“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一定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让读书成为最美姿态。面对教育新时代,坚信多读书可以提高素养,多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多读书可以创新思路。要像普利辉一样,阅读纸质书80多部,电子书40多部,樊登读书会听书200多本,还有众多的报刊杂志。我们要攻读大量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文学作品、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著作。海量的阅读,不仅能成就教育者渊博的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还能打开视野,形成多维链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这就是一名语文教师读书的意义,像普利辉一样,做中国教育脊梁式的普通教师。
相信写作的力量。普老师一直信奉朱永新老师的一句话“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他一直在不停地写作,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实践!他成为了教育行走公众号【行走者】的公益编辑。他参加了日更300天写作挑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记下了几十万的文字。他重启了自己的公众号,坚持自己的写作,他坚信自己需要遵从一万多个小时的刻意练习,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积累。我也要像普老师一样,始终不断地努力着,完善着,坚持自己的写作。跟普老师一同参加全国“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努力弥补前二十多年教育写作生涯中写作的缺失,开始跟着普老师去“攀升”,去“思悟”,从此走上“不要脸”地写作道路。正如谢云老师提及的:“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我们能够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这就是一名语文教师写作的意义,像普利辉一样,做中国教育脊梁式的普通教师。
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普老师的人生字典里有这样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就是答案。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榜样的引领,相信前人所开辟的经验。”我们要坚信读书的力量,能带给我们教育的幸福,乃至幸福的人生,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改变理念、改变内涵、改变教法、改变心态;相信学习的力量,能在学习共同体中提取前行的力量。我们要像普利辉老师一样,相信全国知名的“新教育实验”,在新教育的十项行动中找到了教育的真谛;相信公益组织的“新网师”,在新网师的学习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相信最适合草根教师成长的“教育行走”,在行走中记录下300余天的教育痕迹;相信“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在践行中力求做到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总小学教师,我们要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坚实教研。相信阅读的力量、相信写作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和普老师一样成长为中国教育脊梁式普通教师。
三、优秀源自专业
詹大年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读书,读孩子。像普利辉一样,做一个温暖而又从容的老师。”普老师很忙,有着万千中国教师的日常,也有着教育名师不一样的担当。普老师的朋友圈每天都是热气腾腾的教育生活,他的暑期生活是丰富多元的,不到一月时间,从广东惠州——云南昆明——河南郑州——再回到普者黑。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专业,他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他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也日益广泛和深邃。关于育人观、关于质量观、关于课堂观、关于减负观、关于课题研究、关于教师成长、关于家校共育、关于核心素养……他敢于直言,敢于真言,敢于实践。正如文质老师提及的:“他写的书就是他教育实践于生命感悟的印照,他粗朴而真诚,沉着而坚强,也把自己变成了珍贵的盐。”
作为一线教育人,我们要了解课堂教学低效的六个问题及突破。积极倡导有效教学源于学生原有知识,作为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需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要努力从知识搬运工转型为教育设计者。同时,作为专业型教师,我们要树立“以教育为志业”的目标,让读书和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会听、会问、会说,让教育事业成为幸福的栖息。让改变从今天开始,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从教师的自我革新开始。树立成长意识、获取成长力量、探寻成长路径,和普老师一样成长为中国教育脊梁式普通教师。
稻盛和夫在《特别认真地生活》一文中指出:“持续地钻研努力、不知疲倦地反复琢磨、创新,就有可能成为名人、高手的境界。”从《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我看到了普利辉老师的成功源于对生活、工作、学习,冠以“特别”二字的认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像普利辉老师那样成为中国教育脊梁式的普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