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少卿王珣担任昭州知州。当时有人来状告有人伪造官府的公文印信,这个案子经过了很久也没有结案。不过当时的官吏认为,这人手里的公文印信和真是的印信不一样。
王珣就翻出了景德年间的公文印信,对比两份公文印信,发现所谓伪造的公文印信和景德以前的公文印信是一样样的。所以,这里面并没有什么伪造一说。原因都是当世的官吏并不了解公文印信变更过。故事出自丞相王圭撰写的墓志铭。
按:这并不是有人故意进行诬告,这是发现了不合适的地方才有的而发。不过文件里面的内容是景德年间内容,所以,应该找到景德年间的文件印信进行对比。当时的公务员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只能先将嫌疑人关押起来,实在是可怜啊。只有王珣尽心尽力,这才让蒙冤的人无罪释放,否则这人一定会蒙冤而死。
02
原文
王珣少卿,知昭州。有告伪为州印者,系狱久不决,吏持其文不类州印。珣为索景德以前旧牍,视其印文,则无少异,诬者立雪。盖吏不知印文更时也。见王圭丞相所撰墓志。
按:此非告者造诬也,但见其不类而告之耳。所印文书景德时事,当索景德以前旧版校之。吏不思此,乃令久系,亦可怜哉!唯珣尽心,于是获释,不然则必冤死矣。
03
补
景德:北宋真宗时期的年号,因为北宋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所以改元庆祝。
王圭:北宋宰相,高中榜眼,封郇国公,后改封岐国公。他文章非常棒,所以当时的重要公文都出自他手。
04
感
其实要我说,这郑克对于这个事的评价就有点双标了。
按郑克以前的说法,就是如果没有实证就不能轻易结案。这个案子里,其实算是有物证的,就是两份公文印信是不一样的。这虽然不能说是铁证如山但是拿这个定罪也不算胡来了。不过即便如此,这个案子也没有轻易地结案。
按郑克的说法,办这个案子的官吏应该都算得上是“哀矜审谨”“议狱缓死”了。这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了。
当然了,这个王珣能够找到办法把这个案子结案,那铁定还是高那些官吏一等的。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办事还是得有具体的办法,只是有好心没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