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读的文章是陶行知先生的《我的学校观》,结合日常所思,谈谈我的理解。
我们老师常说:学习好的孩子,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不会念着老师的情;学习差是因为老师没有教好,是老师的原因。虽说这也是老师们的玩笑吐槽,也看得出老师们的一些无奈。
在一次校长培训中,有位专家在授课中讲到“没有哪个教育能改变这个铁律:任何地区,任何时代,注定极少几个孩子将来成为所谓的国家栋梁,注定绝大多数是国家的平庸人生,却是家庭栋梁。没有教育神话,尤其不能相信当下一拨一拨所谓的教育家或者其他什么专家。”当时听课时,扪心自问: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用?转念一想,专家讲的自有他的道理,但我有自己的看法。学校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高精尖”的人才,更是为了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许学校无法改变这个铁律,但,学校可以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一、明确学校的责任
先生说: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从此几句,学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对于学生未来的影响,似乎是极其重要的。
每个人都要经历小学和初中,然后有不同的学业道路或者人生道路要选择。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孩子走过童年,走向青年。学校,在孩子们的这一生中,是纯粹的让每一个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不做作的人的阶段,他们的笑容,不应该因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长相,什么样的性别,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环境中,而出现任何差别。等到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每个人都成为沉重生活的支撑者,那时候的他们,再难有孩童时候的笑容了。
所以,我们的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自由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把他们人生中最美的童年装饰的五彩缤纷,坚决不能让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还是个孩子。我们的学校,担负的责任重大,我们也培养孩子未来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时,无惧困难,微笑面对。
二、坚持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陶先生的《我之学校观》,凝聚和涵盖了先生的教育思想,该成为每所学校的“学校观”。
陶先生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毫无疑问,学校要以生活教育为中心,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教学做合一,要培植学生的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文中说到“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由此,我们现在的学校,多数都是不死不活的学校。当前教育的评价方式,正在慢慢的向着多元化、多维化的方式转变,学校,也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基调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机会在学习这条道路上到达巅峰,但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家庭的顶梁柱!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目的,转向更合理的评价方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人而培养人,不是为分数而培养人。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文末,以先生1924年作的《自勉并勉同志》中的话语结尾,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