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前文所述自鲁僖公元年(前659)至鲁僖公季年(前627)的历次军事行动,按照行军统帅和轮换动员的军行列表如下:
如列表所示,僖公在位三十三年间有记载的军事动员共二十一次,基本上完全按照左、右两军轮换出战的模式进行。不过其中有一次变化,也即“公子买戍卫”事件中,尽管僖公二十八年《传》提到左军最终“不卒戍”,但是这次依照盟约出境执行勤务实际上始于上一年(前633),所以当僖公二十七年公子遂入杞责礼之时已经没兵可调,只好动员了右军。而到了“践土之盟”后不久的温之会以及后续的围许之役,由于左军参与跨年度戍卫已然疲惫不堪,但慑于新霸主晋国的要求不得不再次动员了右军,所以这样看来两军轮换的次序发生了一次“左右易位”,此时特殊现象是基于“城濮之战”这种“现象级”的大事件而不得不为之,恐怕对当年鲁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干扰。好在此役后自前631至前628年连续四年没再进行动员,使得鲁国得以获得了喘息之机而恢复国力。
在二十一次有记载的军事行动中,鲁僖公亲自参与的次数有十五次,占总数的71.4%,如此高的参战率相当于每2.2年国君就亲自参与一次军事行动,与后来历代鲁国国君的纪录相比绝对是难能可贵的。
而鲁僖公所有直接参加的十五次行动中,随同左军行动八次,而随同右军行动七次,总体来说大致平衡。尽管中原诸侯以右为尊,但是鲁侯出征并非完全考虑左右尊卑的关系,而是尽量考虑两军轮换动员的安排,以及行动本身是否必须要国君参与。
纵观僖公在位期间的三十三年内(前659-前627)鲁国历次动员的记载,确实验证了我们之前归纳的几条规律包括“两军轮换出征”以及两军与诸卿之间根据任务目的不同进行匹配等。此一方面体现了鲁国六卿之间成熟的排序制度,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都可以在不同的任务模式下灵活切换,而不会因为排序导致内部的分歧和公开冲突;另一方面,鲁国自身的国力孱弱也暴露无遗,由于总体实力有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同一年内需要频繁动员,其兵力立即捉襟见肘,不得不寻求大国作为依靠。
此格局终春秋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都没有什么改观,主要与鲁国地形受到山区限制,土壤贫瘠且四邻皆强,不易扩展疆域和人口有关。下文我们将进一步审视鲁文公在位期间的历次军事行动,以验证我们归纳的“军行”规律。